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华西专家在中国科协十大会场建言:应对老龄化中国护理学科要走到世界前沿
作者:   来源: 川观新闻  2021-05-31


  529日,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来自四川代表团的中国科协十大代表、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蒋艳针对“中国护理学科如何创新发展”提出了紧贴国情、紧贴临床的前瞻性建言。

  作为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来自华西医院的蒋艳一直就活跃在护理科研的第一线。近几年,她主导成立了华西医院患者安全与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带领华西4600多名护士紧贴临床搞科研,华西护理学科已连续4年位列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学科榜第一位。她还被中华护理学会授予“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国要负担快速老龄化的医疗卫生任务,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下,提供高成本效益的医疗照护是新医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蒋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4.26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护理人员占比68%,这说明医生有多重要,护士就有多重要。然而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我国护士潜能的挖掘远远不够,护理专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随着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医生短缺,护士就成为解决医患供需失衡、健康资源不足的重要群体,享有一定处方权的高级实践护士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对促进社区保健、满足养老照护起到了显著作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面对人民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护士潜能的深入挖掘、专业价值的深入体现是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

  “2020年我国护士总数达到470万,每千人口护士比例3.35,但这一数据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护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蒋艳直言,虽然2011年我国护理学已成为一级学科,但护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缺少高质量的原始创新,缺乏“拳头”产品。“全国护理工作者应在关键护理技术上做好谋划,全力攻坚,加速突破老年护理、慢病护理、灾害护理、危急重症护理、伤口护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在蒋艳看来,只有挖掘出护理学科中接地气的“硬核技术”,才能实现护理的专业价值。

  蒋艳还建言,有的护理科研陷于“与临床脱节”的国内现状,提出护理科研成果要向实践转化,做到“知行合一”,最佳实现途径就是发展和推行循证护理。“科研必须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将科研融入日常工作,基于问题研究解决,遵循证据科学决策是改变为了科研而科研困局的必经之路。”蒋艳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