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红烧肉、开阳冬瓜、木耳花菜……”5月21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冶金园(锦丰镇)沙钢新村年满80周岁的老人,陆续来到小区里的“公益食堂”用餐,通过“刷脸”确认,到窗口领取热乎乎的饭菜。窗口的服务人员给老人们介绍着菜品。“家里没人烧饭,子女都要上班,我们到这里吃饭很方便,感觉很幸福。”今年82岁的陈永康高兴地说,“公益食堂”有时提供面条、馄饨,有时有杂粮粥、海鲜粥,还提供各式糕点,花样每天都换,全都符合老年人的口味。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张家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启动“银发餐桌”行动,通过政府、社会组织、慈善三方合力,打造“公益食堂”,解决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就餐难”问题。
据了解,“公益食堂”聘请第三方餐饮企业,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科学搭配两荤两素,为老年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我们的助餐标准实行公益性收费,早晚一共只收4块钱,低保、残疾老人等一些特殊困难的群体,他们用餐是免费的,由爱心企业资助。”冶金园(锦丰镇)民政办主任倪宏介绍说,为进一步方便老年人用餐,助餐点还对接了社工机构,每天安排志愿者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按照‘一点一策’的方针,每一个点位具体研究覆盖的范围、食品安全及餐厨设备的配置,并进行严格地把关,保证老年人用餐安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刘飞表示,市镇两级会对老年人助餐点的建设和运行给予经费保障,同时吸纳慈善基金等社会力量,共同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
目前,张家港建有10家标准型老年人助餐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深入调研,根据群众意见布局规划,将老年人助餐点建设任务列入《2021年全市养老服务重点工作》,预计年内将再新建20家标准型助餐点,进一步扩大“银发餐桌”的覆盖面,同时因地制宜探索老年人助餐多元化服务模式,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老年人助餐建设和管理标准,让老人吃得更舒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