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玩具店里,很多东西都是大号的。这里出售大号扑克牌、大号跳棋,一款阅读灯自带放大镜,就连店铺招牌上的字号,都比隔壁的招牌大了一倍。
在北京通州开了“老有所玩”玩具店后,41岁的店主宋德龙打开了一扇通往老年世界的门。附近的老人常来光顾,他们大多跟随子女定居北京。
宋德龙特意选在2020年10月25日试营业,那天是重阳节。第一位顾客是附近一位50多岁的居民,想给家里88岁的老人买一款玩起来“不费脑”的玩具。
几个月里,有老人坐1个多小时公交车来买小时候玩过的“滚铁环”,也有不少人来给长辈买玩具,一个年轻人到这里给95岁的爷爷选购生日礼物。但是,有的人只是习惯来到这里坐一坐。
开玩具店前,宋德龙从事广告销售业。除了卖玩具,他希望店铺成为“老人的星巴克”,一个像星巴克咖啡店那样具有标识性、老人主动聚集的公共空间。
早在2010年,宋德龙就有开老年玩具店的想法。当时,他给电视台的老龄栏目找广告商,发现市场上的老年产品多是保健品、药品、生活用品,唯独缺少玩的东西。
2019年年末,宋德龙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比18.1%。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开店前,宋德龙咨询过不少人,“很多人看好这个事情”。他在网上搜索发现,外地开过老年玩具店,但玩具只有几十种,他愈发觉得有市场。
他在国内没有找到专门生产老年玩具的厂商,只能在网上搜索“中国古典益智玩具”“老人以前玩的玩具”等关键词,找适合的商品。他从3000多家生产商那里淘来400多种玩具,将其分为“怀旧”“益智”“生活实用”等20多种,摆放了5个货架。
家住北京西五环附近的郑先生开了很久的车带着89岁的母亲来选购玩具。郑先生说,母亲在家待久了就烦躁,他想给母亲买些玩具打发时间。
为了找老人玩具,郑先生去过一家老年用品店,但那里只卖轮椅、拐杖等生活用品。另一家“老年生活馆”,只卖鞋帽、黄金和护肤品。他还去过几家“养老驿站”咨询,得知是从儿童玩具店进的货。直到后来,他在网上搜到了宋德龙的店。
广东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北京出差,看到新闻里提到这家玩具店,顺便来采购。他买了8种玩具,有考验记忆力的“记忆棋”“钓鱼棋”,也有要求多动脑子的“解钥匙”。
虽然常有人买玩具,但宋德龙粗略统计,开业以来日均销售20单,收入只够房租一半。国内对老年玩具认识不足,有路人以为这里是麻将馆或老年活动中心,进门就问怎么收费,还有人以为这里销售的是老年情趣用品。
“市场得培养。”为了推广店铺,他组织附近小区的老人来参加游戏比赛,并联系通州区社会工作者协办,最终70人参加,项目分投壶、室内高尔夫球两项,奖品是找生产商赞助的,有智能拐杖、痒痒挠、大号扑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