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保险本源,践行养老战略,可以说是保险业在老龄化时代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既关乎民生,又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但是,如何讲好保险逻辑下的养老故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而且迫切的问题。”日前,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敬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比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人,占比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4.63%。这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在养老领域有更大作为。
向养老领域延伸的过程切忌偏离航线和赛道
保险业布局养老生态的核心逻辑,是想通过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将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有机结合,以相对刚性、高频的养老需求带动保险销售,同时可以利用保险端的客户和资金资源,反哺养老服务端。
徐敬惠认为,保险业深度参与养老金融的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独特价值。“一是在养老风险保障上,发挥好风险管理的独特价值,围绕国民对长寿风险、健康风险和资产传承的管理需求,提供年金保险、长期护理险、失能保险、终身寿险等产品;二是在养老资金管理上,发挥好长期投资的专业优势,一方面,为国民提供跨周期、安全、稳健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为康养生态打造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三是在康养服务嫁接上,围绕国民对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护理的刚性需求,以”保险+“理念推进资源整合,对接和布局专业康养服务资源,提供”现金+服务“综合保险解决方案。”
徐敬惠强调,我们在将保险价值链向养老领域延伸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把握好边界和重心,切忌偏离航线和赛道。
在养老生态布局方面,保险业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合作、带量采购等方式,已逐步将产业链延伸到“医、药、健、护、养”等领域。“跨界”之后如何“出彩”,保险业需要时刻认清布局生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营重心始终是保险业务,服务对象始终是保险客户,生态布局强调的是对保险本业的协同与赋能,是立足自身、完善自我的过程,而不是割裂式的分散投资。需要高度关注产品端与服务端的协同发展,推进产品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实现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有机结合。
据介绍,作为行业新兵,大家保险也将养老作为核心重要战略方向和突破口,按照“保险+养老+服务”的思路,打造“离孩子近、医院近”的“城心养老”,探索嵌入式“大院养老”,启动“旅居养老”。目前,已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布局3个高品质养老社区,两个嵌入式护理站,可提供床位超过1500个。
发力养老金融是保险的重要战略机遇
目前,保险公司纷纷加入养老社区的建设大军。徐敬惠认为,保险公司经营养老社区,遵循的是生态竞争的逻辑,比拼的是“以客户为中心”构建跨领域价值网络的能力,也就是按需对服务资源进行有效聚合与重组的能力。在健康和养老领域,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和支付手段,拥有核心场景,居于生态体系的核心位置,具备天然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从对养老产业资金支持的角度看,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等特点,这决定了保险资金与养老、健康、医疗等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和良好的匹配度,可以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但徐敬惠也指出,从养老社区运营方面看,核心难题包括两个:一是搭建服务标准;二是培育护理人才。
对于现阶段存在的保单销售数量和床位不相匹配的问题,徐敬惠表示,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将满足长者入住需求视作经营的核心追求。在保险公司看来,入住养老社区的客户有即期客户和远期客户两种,远期客户入住养老社区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相比于其他持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长处在于对时间价值和概率的把握。通过对客户的全面、专业分析,保险公司对长者预计入住时间和概率形成合理判断,指导养老社区布局节奏,形成保单销售和养老社区布局的有机统一。
徐敬惠指出,打造包括养老社区在内的养老服务,是保险公司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的养老综合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是对于客户养老需求的准确把握与顺应,带来的是客户体验的提升,已经逐渐成为保险公司践行养老战略的标准配置。客观来讲,在这方面,行业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更为重要的是,徐敬惠认为,保险公司应当将其纳入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之中看待。究其原因,“当前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达到160万亿元,其中90多万亿元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多数低于一年期限,可转换为终身养老财务资源的金融资产,规模十分庞大,养老金融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空间。家庭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正在生变,风险的有效对冲与管理逐渐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金融资产配置将呈现出向保险和养老金集中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发力养老金融是整个保险行业在老龄化时代下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