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六盘水市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召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市已圆满完成2021年全市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共涉及23685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96050名企业退休人员,补发2021年1至6月基本养老金1.09亿元。调整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长152.33元,增幅4.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居于全省前列,实现了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7年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自制度并轨以来连续6年调整。
据介绍,此次调整是按照《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财政厅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黔人社发﹝2021﹞6号)文件精神,从2021年1月1日起,对2020年12月31日及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
此外,此次调整采取了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单独调整等方式进行。一是对除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行定额调整,同时,与本人缴费年限、本人基本养老金挂钩调整;二是对70周岁及以上高龄人员和1953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政策倾斜性调整;三是对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按照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进行单独调整。定额调整体现了社会公平,挂钩调整体现了养老金领取权利与缴费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倾斜调整体现了对高龄退休人员等群体的重点关怀,单独调整体现特殊关爱。
下一步,我市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规范社保基金收支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持续增强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会上,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我市的具体调整标准是什么?退休人员能增加多少钱?
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副局长杨凤娜:根据《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财政厅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黔人社发﹝2021﹞6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的调整标准如下:一是定额调整体现公平,全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定额调整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增加50元。二是在定额调整基础上,再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和本人2020年12月基本养老金双挂钩调整,体现"长缴多得"和"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按本人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2.6元;同时按本人2020年12月基本养老金的0.1%增加。三是倾斜调整体现重点关怀,在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退休人员予以倾斜照顾:1.对截至2020年12月31日超过70周岁的退休人员进行倾斜,满70周岁每超1岁增加7元;满80周岁的,每超1岁增加8元;满90周岁及以上的,每超1岁增加9元。2.对1953年12月31日及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不含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0元。3.对企业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达不到2021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平均水平。
《通知》规定,单独调整和倾斜照顾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基本养老金,体现特殊关爱。对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550元;对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530元;对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510元。并对超过70周岁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进行倾斜调整。
具体到每一位退休人员增加的金额,要根据本人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和是否享受倾斜调整等按照标准具体计算。目前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水平达到3064元,稳居全省前列。
记者: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涉及人员、资金数量巨大,如何确保应调尽调、应发尽发,避免基金损失?
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副局长陈彦旭:此次调待共涉及全市近12万名退休人员,补发资金超过1亿元,涉及人员众多,资金量大,必须确保及时、精准、安全。为做好相关工作,由省通过系统统一进行参数调整,待遇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FES系统)发放,确保没有人为介入、人为操作空间。市县经办机构统一联动,加强与银行、系统维护商沟通,协力畅通发放渠道,对系统调待数据进行核实比对,排查清理问题数据和账户。严格落实生存认证要求,对没有及时认证的人员,按规定停发待遇。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今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工作要求,我市于2021年6月30日前补发了2021年1至6月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从2021年7月起,将按照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标准正常发放,目前我市退休人员已经拿到了增加的养老金。
记者:此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势必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是否会给我市养老保险基金带来风险?
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孔祥吉:从政策制定来看,本次待遇调整综合多种因素,合理设置上调幅度,总体控制在4.5%左右,既满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又能有效保障待遇发放。从我市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6.82亿元,支出40.78亿元(其中上解上级支出14.28亿元),累计结余22.53亿元。由于上解上级支出较多,增加了当期基金支出,出现当期负结余。上解上级支出用于省级统筹,实际上并不会给我市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不利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丰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并正在加快推进全国统筹,基金共济能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政策的逐步落地落实,我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效率更高,基金池持续充实,可以预见短期内不会出现基金风险,长期风险也处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