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2021年养老产业国际论坛暨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
作者:   来源: 新浪乐居  2021-07-19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老龄化的问题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养老不仅是社会问题、个人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还是带有国际普遍性的问题。为此我会决定通过国际论坛探讨养老产业如何更健康的发展。2021714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小礼堂举行《2021年养老产业及服务展览国际论坛》,论坛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科协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郑惠强教授,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黄兴华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长沈开艳研究员,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曹炳良先生,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副理事长袁嘉蓉女士等诸位领导为本次论坛致辞。论坛还邀请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多国嘉宾和中国权威专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发表线上线下的学术演讲和圆桌讨论。借此机会,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还举行第三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学术年会。

  论坛首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致辞。她谈到人口老龄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们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一个基本的国情和基本的世情,这个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的养老负担和基本服务供给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个也会给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带来非常大的机遇。目前我们国家的养老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总体上跟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国际养老产业方面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

  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袁嘉蓉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这次国际论坛,充分体现了社科界和科学界的跨界科学交流与交叉互动,旨在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充分表达以人为本、科技为耀的养老服务理念,为老人事业、养老科技、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曹炳良会长在致辞中谈及了三点: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将是全方位的。二是目前适应养老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已经开启,养老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一个新型的替代性的支柱产业之一。三是需要正确看待养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短板。曹会长认为本次论坛聚焦长三角地区的老龄产业非常有必要,因为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深,上海在过去几十年老龄事业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进入到养老产业以后,上海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黄兴华先生在致辞表示,当前,世界人口结构发生着最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人口老龄化,养老事业事关百姓的福祉,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话题。发展养老产业和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服务的需求的重要举措。黄先生认为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本次论坛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非常契合目前社会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并提出以本次论坛召开为新的契机,进一步展开专题学术研讨和学术促进产业发展的专题研究,不断放大会议溢出效应,全面推动养老产业和服务健康有序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名誉会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最后致辞: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问题,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百姓福祉。也因此,党和国家对养老事业的重视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养老的需求和呼声前所未有,养老服务的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前所未有。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作为科学系统的学术团体,自成立以来,为推进楼宇科技的研究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研究会的优势是多学科集成研究,研究会最大的资源是拥有多种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养老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因此研究会一直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在我们研究会设有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委员会,还对居家养老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所编制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标准1.0,填补了国内在居家养老领域的标准空白,研究会撰写了科普小说,举行了居家养老国际会展等等,为推进养老服务、产业链作出了贡献。多年来开展养老问题服务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养老问题、养老事业并非一家之事,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更多部门和领域共同参与,乃至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奏效。因此,研究会向市科协提出倡议,设立上海养老科技协会联盟,在市科协的支持下,联盟于20195月正式成立,在揭牌仪式上,吴清副市长到场给予高度的评价。他指出上海养老科技联盟是市科协推动产学研协同,为上海探索科技养老、智慧养老搭建非常重要的平台。研究会作为联盟首轮轮值学会之一,在去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还是完成了涉及多个专业交叉的养老科学概论教材编写,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各位嘉宾,日益加速的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庞大的养老市场,也给予我们科技组织和团体带来广泛的参与空间,本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联合主办,这是研究机构和科技团体在养老领域上的精诚合作,希望各位与会者共同思考,如何通过多学科交融、多领域整合,不断改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让更多老年人在科技浪潮中受益。

  建议尤其要探讨在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借助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力量,勾划智慧养老新前景,积极助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这既能传承中华民族养老、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又能顺应形势发展需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养老服务健康管理行业发展论坛》专家现场演讲

  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题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影响及政策选择》的研究,他主要从宏观来讨论一下人口老龄化以及这个与楼宇经济产业有一定关系的问题。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国家未来几十年都会受到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大趋势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我们国家的社保体制很多方面,包括很多产业。我们国家2012年人口总量下降,平均每年下降400多万,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人口变化另外一个趋势,就是人口空间会再分布,我们东部、西部,西部这次普查人口是流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渝城市群,现在它吸引人口流入。中部、东北人口是流出的。我们人口老龄化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影响经济,劳动力的供给,投资率都会有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继续迁移,人口向某些城市群在集聚。这个对楼宇经济很重要,偏远农村地区、资源枯竭性城市、远离中心城市的乡镇县城、收缩性城市这四类地区可能对楼宇经济今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是人力资本对个人、家庭、国家来说是需要重要关注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王莉莉研究员以《我国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为题发表了演说。她认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直接影响,是在健康产业过程当中,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关于老龄健康产业的概念,她强调关注生命历程和老龄社会两个方面;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包括养老服务产业、康复护理产业、康复辅具市场、智慧养老服务市场、老年人的休闲文化娱乐市场。而需求变革将催生我国老龄产业市场供给端发力,健康管理市场、中医药产品与服务市场、康复护理服务市场、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卫健委发展研究中心郝晓宁研究员发表了《医养结核机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文章。她回顾了从2013年开始推动的医养结合的发展过程,从原来的民政部跟卫生计生委一直推医养融合、医养结合等,现在发展起来了,相对有了一个交融,也相对有一个发展了。他总结了健康产业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医疗专护服务;二是中医药健康养老;三是与科技结合的养老智慧服务。

  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家春教授作了《养老科学概论》新书内容的介绍,他指出该书填补了养老科学这门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综合边缘科学基础理论的空白,内容包括与养老有关的各个学科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具体还有智慧养老、养老政策、管理体制等问题。

 

  (二)《国际智慧养老科技发展论坛》

  因为疫情原因,《国际智慧养老科技发展论坛》首先邀请了国际嘉宾大韩不动产学会长、明智大学权旲重教授、首尔VENTURE金在泰教授和日本浦江县发展促进会的掛田健二先生等三位国际嘉宾在他们所在国家做了视频讲话。来自澳大利亚的知护宝有限公司总经理茱莉亚女士与我们分享了题为《护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她在200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建立了家庭私人护理机构,2019年她把这个机构带到了中国。为此她介绍了"知护宝"的概念:主要是普及或者推广家庭式护理,把澳洲的国际先进经验分享进行分享。

  世界华商联合会总会长,也是"世博之父"蒋一成的夫人,郭彦文女士首先谈到了养老事业现阶段面临的护理人员缺失、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实际问题,然后介绍了国家爱晚工程的情况,爱晚工程是2009年成立的,它是依照国家的养老政策,开发的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大民生系统工程,12年来在全国有20多个中心城市建设了爱晚中心,整合了平台、渠道、市场、资金,技术来推进老年事业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丰博士发表的《老龄化与智慧医养》,是围绕如何运用新技术解决老龄化问题展开的。报告从老龄化现状难点剖析、新技术运用于医养行业的现状、智慧医养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智慧医养未来的展望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刘丰博士希望推出一个"科技赋能、利他至善"的理念,从普惠的角度,来真正解决更加基层的老年群体需求。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医养高端化趋势,而医养行业的真正痛点尚在于大众服务供给的广度上,是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是大众群体医养急需的满足,而非少数群体的深度供给上。希望未来的智慧医养是更加面向大众的,要做科技+普惠的医养,不要将老年群体的医养需求作为其他商业平台的流量入口,而是要真正服务于医养事业,解决老年人医养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医养行业的整体赋能。此理念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上海代表处)章简女士提出了《中国式养老需求解读及未来可持续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分享有关基于"老人特征的精准服务方案的研究"的课题以及有关她从事养老服务项目的一些宝贵经验。

 

  (三)长三角养老服务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论坛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红霞老师贡献了题为《中国乡村养老事业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王老师特别强调城乡倒置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希望我们不仅关注人口问题,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口问题,不仅关注老年人口问题,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眼睛更多的去关注一下我们68万个村里的老人,6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她希望,我们的智慧养老的一些东西,能进到乡村,为我们乡村来提供这样一些基本的服务,能够解决我们老年人口的养老难题,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农村老年居民的老有所养,能够真正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这是王老师特别想强调的一点。

  上海资深专家田汉雄发表了《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养老地产三论》的演说,深入分析了养老社区的三个问题,一是"居家养老"模式看似简单,其实房产问题和房屋的适老化改造问题都不少;二是会员制使用权式养老中心开始兴起,但仍存在普及性不高,具有产权风险等问题;三是大城市中养老费用巨大,子女时间和金钱上不足,老年人"以房养老"与子女房产继承之间矛盾的问题。他用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诉了三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目前正在探索的路径。

  最由五位嘉宾和大家一起开展关于"长三角养老服务产业一体化"的圆桌论坛,嘉宾分别是:王红霞研究员、肖严华老师、戴晓波理事长、徐超老师、姜国俭老师。结合了一天的主题论坛内容,五位嘉宾也分享很多的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而且与台下在座的嘉宾碰撞出很多激烈火花。

  在完成主题论坛议程的同时,还进行了《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第三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的程序。

  首先由研究会的秘书长郭际冬做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的工作安排。接着由副秘书长汪颖作2021年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财务报告。接下来由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毛正峻主任委员就新增智慧楼宇专业委员会和老年用房及其设施专业委员会改名为养老专业委员会作了说明。上述三项议程均获得会员大会正式通过。

  最后由理事长戴晓波进行总结性发言,戴理事长表示有三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个层面是应用科学研究;第二层面,我们加了很多专业委员会,我们需要技术层面的,需要整合,需要落地;第三层面,我们养老专业委员会推进产业化。戴理事长希望在自己任期里,每年积极推进一件事情,在养老、智慧楼宇研究推广的基础上,后面推进信息化、低碳、安全,也希望大家参与。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