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养老险公司多赚钱?“万亿级”银行理财“组团”进场,“国民”浮出水面!
作者:   来源: 和讯名家  2021-08-20


  养老,国之大事,民之安定。

  伴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披露,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讨论愈发热烈。

  除了“国家队”康养军团成立外,具有国资背景的银行系理财公司开始“组团”进军养老险市场。

  81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向市场正式“官宣”国民养老险公司背后的强大后盾。

  这个由17家企业联合组建的国民养老险公司,其中10家银行系理财公司为“火车头”,搭建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形式,自带万亿量级资金和数千亿级客户,进入商业养老险市场。

 

  “国民”浮出水面

  背后巨头云集

  公告显示,国民养老险的注册资金达111.5亿元,注册地位于北京西城区。从业务范围看,与普通的养老险公司并无两样,主要包括:

  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外币资金、团体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个人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团体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个人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上述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与上述业务有关的咨询服务业务、保险兼业代理等。

  作为备受瞩目的“国民”养老险公司,它的出现其实早有征兆。

  今年3月,彭博社曾报道称,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考虑设立一家国民养老保险公司;7月,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又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中信证券投资与信银理财及其他发起人,就成立合营公司订立发起人协议,而这份协议的内容正是有关于设立国民养老险。

  具体来看,国民养老险的股东包含17家,主要以理财公司为主。

  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国新资本7家公司分别投资10亿元,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持股均为8.97%

  中邮理财投资6.5亿元,持股比例5.83%;信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民银金投资本、北京熙诚资本各投资5亿元,持股均为4.48%;华夏理财、中信证券分别投资3亿元,持股2.69%;泰康人寿、中金浦成投资分别投资2亿元,持股1.79%

  在这家特殊的养老险公司中,只有一家险企的身影——泰康人寿,而泰康系也已有自己的养老险公司。

  国民养老险,因为股东的性质将决定其未来开展业务的模式,一旦成立,很可能通过银行理财相关业务、资本市场业务来推动资金向养老产业的转化,以此来助力国家养老事业的发展。而这样的形式,也将会搅动养老险市场。

 

  养老缺口巨大,“国民”应时而来

  为何要建国民养老险,或许还要追溯到我国养老缺口层面。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有14.1亿,而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4亿,占比18.7%。另外,有预测称,“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与老年人口不断攀升相对应的则是养老缺口的加大。据悉,未来五年到十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达到8万亿元至10万亿元。这样的对比反差,可见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体系发展很不平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一支柱”独大,财政压力倍增。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已经连续两年几乎呈零增长态势。而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能力。

  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10.29万亿元。但从商业养老险在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占比看,仅有5%左右。

  企业年金市场亟待重振,而商业养老险仍需持续发力。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养老”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除此之外,今年7月份,由中国诚通、铁建地产、中国国药3家中央企业,以及大家保险4家联合发起并成立的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也举行了揭牌仪式。“国家队”的出手,势必在中国康养市场掀起波澜。

  如今,国民养老险浮出水面,下一步将如何盘活雄厚的资源,并夯实企业年金市场和商业养老险市场,有机遇,也有挑战。

 

  养老盈利丰厚,“国民”如何掀波澜

  目前,我国有9家专业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即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长江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人保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国民养老险加入后,将进一步壮大这支队伍。

  这些养老险公司均为集团化经营下的重要棋子,一方面积极拓展企业客户,代理管理企业年金,以及经营补充养老险、健康保障和代客投资,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盘活集团化内部的资源。

  这些专业养老险公司拥有的资质并不一样,所经营的业务范围也不尽相同,在年报中所体现的数据差异较大,例如,国寿养老、长江养老、人保养老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在管理费方面,20203家养老险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7.79亿元、19.08亿元、5.47亿元,而平安养老、泰康养老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在保险业务收入方面,2020年两家养老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62.18亿元、115.85亿元。

  虽然这些专业养老险的收入尚不能与传统的寿险公司相比较,但是它们的业务增长表现稳定,例如2020年国寿养老的管理同比增长达到18.76%,长江养老的管理费同比增长60.47%,人保养老的管理费同比大幅增长302.2%,平安养老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3%,泰康养老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45%

  无论是管理费的大幅增长,还是保险业务收入的发展,都给这些养老险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盈利。例如,2020年国寿养老净利润达到8.16亿元,同比增长28.3%,长江养老净利润达到6.2亿元,同比增长104.62%,平安养老净利润达到24.27亿元,同比增长80.31%,泰康养老净利润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39.2%,即使是于2017年在雄安成立的人保养老也实现净利润2.24亿元,更是同比大幅增长348%

  如此丰厚的盈利,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这次,国民养老险一旦成立,将把更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雄厚的资金以及丰富的客源进一步盘活。

  资料显示,截至2021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到25.8万亿元,吸引了超过6000万投资者,这其中也包括了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是最近两年大资管发展的一大制度创新,银行直接代客理财正在不断剥离,也是在打破刚兑方面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而这些理财子公司正在适应市场并快速进入其他领域。

  自20196月,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开业以来,截至20216月末,理财子公司已筹建28家,其中21家已正式开业,较2020年同期增加8家,产品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在开业的21家中,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6家、农村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1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2家。目前,大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都聚集在国民养老险的股东名单中。

  下一步,理财子公司巨头如何在国民养老险共享资源、能否将国民养老险作为投资出口,为理财资金寻求医养投资尚不得而知。据悉,目前银行理财主要投向债券类资产,占比高达74.76%,依次投资的还有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