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走向城市。他们的远走,也产生了由父辈、长辈们组成的一个新的特殊社会群体,那就是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如何,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如何?存在什么困难?有什么好的对策?近日,记者在安远县就农村留守老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探访。
老人留守现象日渐增多
当记者来到安远县蔡坊乡债脑村时,正好碰上该村正在田间干活的留守老人孙传炳,说起自己留守的原因,孙传炳一脸无奈:两个儿子为了生计,长年在外务工,孩子只能放在家里由他照看。一年下来,儿子儿媳除农忙时节会回来一两次,其他时间全靠老两口留守照看家里的一切。在浮槎乡河石村,现年55岁的村民廖东权是一个纯女户家庭,年轻时,他走南闯北外出务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广东佬”,但自从十年前女儿出嫁后,廖东权和老伴就再也没有出过远门,而是留在家里做点小零工,搞点小副业赚钱养家,老俩口如今也成为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留守老人。
在安远县,由于家庭、健康和年龄等种种原因,像孙传炳和廖东权一样,留守在农村,承担起生活重担的老人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每十名老人中,就有至少三至四名留守老人,保守估计,该县留守老人人数不下5000人,而且仍有上涨的趋势。“老年人大都具有思乡情结,不愿远离故土。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选择了留守这一生活方式。”说起老人留守的原因,该县民政部门一名工作人员说。
留守老人生活面临不少难题
留守老人是农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经济条件、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面临诸多难题。
68岁的老人唐承泉是三百山镇唐屋村的一名留守老人。老人说,自己负责在家照看小孩,留守生活看似清闲,却也吃了不少苦。由于不会骑摩托车,家里的孙子孙女只要有个病痛,自己就得背着他们去医院,来回走上5公里的山路,而且孩子的学习也没能力进行辅导。跟唐承泉一样有着深切感受的,还有版石镇周屋村留守老人赖红莲,她告诉记者,平日里,她主要靠给别人做些零工赚钱,儿子虽然会定时寄些生活费回来,但除去老小的生活开支所剩无几,于是总想趁着自己还能做多挣点钱用作将来之用。即便如此,靠干苦力不仅辛苦,机会也不多,日子仍过得捉襟见肘,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
“留守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病没人照顾、生活自理困难、人身财产不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难题日益增多。还有一些留守老人因文化程度不高,用电、用火、饮食和后代教育等许多方面都缺少相应意识和能力,存在许多隐患。”该县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撑起幸福生活需多管齐下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事关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村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良性发展。可以说,为农村留守老人撑起幸福生活的一片天,意义重大深远,也是刻不容缓。有关人士说,只有通过政府服务、部门参与、群众努力等多种方式,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留守老人经济、生活和精神等方面的难题。
车头镇南屏村留守老人唐自材告诉记者,自从有了镇里的党员义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要打一个电话,不管是家里有人生病还是孩子学习出了问题,都会有干部及时来处理,原来觉得很费心的家庭事务,现在根本不用担心了。据了解,该县近年来成立了60多个县乡村各级党员义工组织,遍及该县18个乡镇的100多个村组,结合“三送”工作的开展,党员义工组织每年累计为留守老人解决用水用电等各类生活问题1万多件,初步形成了政府服务的角色职能。
为树立关爱留守老人的长效机制,安远县部门联动,积极参与。在三百山镇唐屋村,现年65岁的计生户唐远林在该县计生委组织开展的计生家庭幸福工程中,享受到了计生方面的优惠和政策扶持,靠着该县计生部门的帮助,发展起了养蜂产业,养的三十几箱蜂一年下来纯利润有三万多元,日子过得安逸滋润。对于一些有创业热情的留守老人,该县工商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帮助联系解决贷款、注册等难题。今年以来,免费为相关群众办理相关业务20多起,累计资金达5万余元。“除经济和生活方面外,在精神上,还可以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场所,在村居建立老年活动室、文化书屋等,并开展棋牌、戏曲等相关主题文化活动,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娱乐平台,促进身心健康,缓解老年孤独。”采访中,该县文广局副局长刘红光如是说。
(来源: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