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横山县老龄事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根据省、市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结合横山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该县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健全老龄工作机制,整合全社会资源,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到“十二五”末,全面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完善老年社会保障 。目前,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4.5万人,占总人口的13.70%,其中70—79周岁老年人13386人,占总人口的3.72%;80周岁以上老年人4874人,占总人口的1.35%。未来五年,全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直接导致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社会抚养比例持续上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十二五”期间,横山将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制度、物质、文化、组织、政策等方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切实保障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障)覆盖范围,到“十二五”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二是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参保率。“十二五”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5%。三是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工作,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低保边缘困难老年人的帮困救助。四是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推动老年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扩大受惠人群,拓展福利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老年福利制度。
构建社会为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到“十二五”末,在城区建成1家5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建成1家以上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000张,城镇社区和60%的行政村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人口密集的乡镇均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集中养老和居家养老相互融合的有效措施,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规范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招聘或选调老龄专干,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四是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电话、视频等现代化信息媒介与技术,提高养老福利服务机构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养老服务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五是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积极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水平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六是加强老年人医疗卫生康复服务。
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老年文体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所老年大学和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全县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建成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文体活动场所。二是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积极鼓励发展各类老年文体队伍,广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挥老年群众组织作用,广泛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一是加强老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落实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广泛开展“以面说法”形式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活动,积极营造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大老年法律援助服务力度。完善涉老法律援助的工作机制,建设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保证老年人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道德教育和加强老龄法制工作,为保证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榆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