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万亿市场难打开:手机竟成“银发经济”最大阻碍!
作者:   来源: 网易新闻  2021-11-08


  数字时代是奔流大潮,铁砂巨炮,将时空局限摧垮击毁,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面临着巨大变革。我们享受其中,但偶尔也会慨叹科技车轮滚滚向前的迅猛与残酷,而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节奏下,老年群体面临着更为尴尬甚至窘困的境遇。

 

  现状:银发经济头重脚轻,数字鸿沟成阻碍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学家及各领域均已将关注方向和发展战略聚焦于“银发经济”。据有关专家预计,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达到5.9万亿元。从长期角度来看,老年市场确实是接下来很长一个阶段的“朝阳”,但是想要激发出“银发经济”所蕴含的商业潜力,当前却依旧面临着很多现实性的问题。

  疫情让人们关注健康管理,同时也深化了线上化的生活模式。买菜、看病、缴费、娱乐……通通都不用出门了,如果生活上有什么事是一部手机解决不了的,那就用两部。年轻人乐在其中,可却苦了爷爷奶奶们。没有手机扫不了健康码,没有线上支付买不了东西,不会复制验证码总是超时……线上线下的衔接过程落到现实中往往就成了老年人迈不过去的天堑鸿沟,也直接制约了老年人群进一步的商业延伸可能。

  

  问题:客观不会,主观不敢,手机只能打电话?

  针对手机的“排老”问题,相关产业也陆续作出相应的尝试和努力。老年手机从硬件上简化功能,部分APP也在交互方面尝试优化,虽然有着方向上的突破,但是从整体效果来看依旧差强人意。很多所谓的“适老”尝试,无非是放大字体、增加有声阅读,而在操作流程等方面依旧是我行我素一环也不少,尤其是在面对免责声明、授权验证、修改密码、签字扫脸等操作时,老年人往往不知所云也不知所措,最后只落得一个“字都看得清也认得全,但不会弄”的尴尬结局。

  即便是突破了硬件使用层面的“结界”,老年人在主观层面依旧存在“打怵”的心理。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中老年网民最常遇到的上网风险前四名分别为:网络谣言(66.2%)、虚假广告(52.7%)、网络诈骗(37.4%)、低俗色情(29.4%)。年纪越大遭遇过的网络谣言的比例越高,即便是高学历知识阶层的老年人也一样容易受骗。而在网络诈骗中,保健品、理财、中奖等形式的欺诈更是屡见不鲜。调查中还指出,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甄别网络风险的能力一般,所以很多人投鼠忌器,索性直接放弃了学习和使用。

 

  对策:家属有陪伴,官方有引导,交互有调查

  科技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老年人不应该成为发展过程中的“时代弃儿”,想要行之有效地解决科技适老问题,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发力。

  作为家属特别是年轻人应该重视与长辈们日常的陪伴和家庭内的交流互动,通过耐心的指导和讲解帮助老年人掌握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老年人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进而缓解中老年人对科技的抵触情绪;政府也应该加强对网络环境的规范监督,从大环境上降低风险因素;同时媒体也应强化科普力度和风险提示,增强老年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