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破解老龄困局的现实选择
作者:   来源: 金融界  2022-11-04

  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体系遭遇严峻挑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跻身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重申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四大原则或是贯穿改革的主基调,分别为小步调整、分类推进、弹性实施、统筹兼顾。预计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延迟退休已如箭在弦。改革关乎民生,“渐进式”或将是主旋律,预计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已被写入二十大报告,具体方案或在2023年正式公布。

  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平均每5人中就有1个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时势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口是慢变量,鼓励生育及其配套支持措施见效慢。而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已超过70年未有调整,党的二十大重申“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站在生育率下滑和老龄化加剧的交汇期,延迟退休改革已如箭在弦。

  涉大利应定细策,“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四大原则或是贯穿改革的主基调。

  改革可能分为两步:第一步,预计2025年取消区分女干部和女工人退休年龄,统一并轨按照55岁执行;第二步,预计男/女退休年龄分别按照每年延迟2/4个月速度渐进式推进,到2055年前后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小步调整:渐进式推进改革,而非一步到位。改革需遵循“稳”字基调,避免对社会造成过大冲击。一方面,参考国际经验,通常在改革方案公布后,会设定2年及以上的过渡期便于民众适应政策调整,预计我国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另一方面,实施期内一般每年会小步慢推提高退休年龄,直至完成目标,如每年延迟2-4个月可能是较为稳健的速度。

  分类推进:区分性别与职业,做到因类而异。从性别维度来看,男女退休年龄标准或应缩小差距,综合考虑健康预期寿命、海外国家退休年龄设定,我们认为确立65岁为最终男女法定目标退休年龄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从职业维度来看,现有不同职业间存在的政策差异或将继续维持,既鼓励高级技能人员、高学历人员等延长退休年龄,又允许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岗位的人员提前退休年龄。

  弹性实施:建立弹性退休机制,稳定民众预期。重点在于区分退休年龄和养老金领取年龄,或建立养老金早减晚增的弹性退休激励机制。一方面,预计允许劳动者在达到最低退休年龄并满足缴费年限后,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提前退休,但只能领取全额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另一方面,预计对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小于最晚退休年龄的延迟退休劳动者,提供养老金补助,以此鼓励劳动者自愿延迟退休。

  统筹兼顾:协同推行配套措施,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不仅是关于退休年龄的改革,需避免单一内容变革带来的制度发展畸形。“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指出“将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此外,就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尚需跟进,为之保驾护航,包括立法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向雇佣高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提供现金补贴、税收减免等。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