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大数据出炉 住鲁委员“时间储蓄”养老模式成亮点
作者:   来源: 齐鲁网  2017-03-13



 
  “中国每天增加两万四千名老年人,几乎不到4秒钟就有一人进入到60岁以上的阶段,养老保障问题是关系到 中国今后几十年民生的大问题。”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老龄化”问题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胡晓义的这段感言被无数媒体转发。近日,山东省政协办公厅联合浪潮集团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最新出炉了一系列大数据,从以下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从这组大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养老同时存在两个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一是横向问题,养老抚养比、基金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二是纵向问题,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现有的养老方式很单一,未来养老基金支付的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
 

 
 
  聚焦!两会代表与委员如何看养老?
 

 
  应对目前的“白发”浪潮,今年的很多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都带做了充足的调研和准备,他们在两会期间对于“ 养老”问题的发言很务实也很有营养。
  黄宗洪:全国政协委员黄宗洪今年携带提案上会,他表示应该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国家层面上制度设计,养老院服务老人的人员,要与正规医院一致。
  朱海燕:全国人大代表朱海燕建议,明确不同等级养老护理服务标准,政府要分等级给予护理人员补贴,像月嫂一样,有金牌月嫂、银牌月嫂。
  朱国萍:在养老服务中,来自上海的基层代表朱国萍格外关注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养老机构设置失能老人专区、增设床位,探索建立家庭养老服务。
  司富春:“按国际公认的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千万。”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在提案中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整合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加快培养老年 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
  朱晓进:对于大家关心的居家养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提议,通过聚集、整合民政系统内部养老服务数据以及医疗、社区、家政服务等外部信息数据,在民政部门构建统一的养老服务数据中心。
  张国俊:全国政协委员张国俊则鼓励形成养老产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行老年彩票,鼓励养老产业发展。
  黄洁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支持社会办养老服务,要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高需求率、高就业指数的朝阳产业。”政协委员黄洁夫认为,包括社区、居家、医疗机构等养老,以及安宁疗护,“如果这些都发展起来,与养老服务业有关的岗位,如护工、康复师、养老的医生护士等,国家可能增加1000万就业,所以这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在黄洁夫看来,养老服务要和医改结合起来。他建议,应将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源下沉到地方,把三甲医院的品牌和一些空置的二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结合起来,这样将一些空置的二级医院转型成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
  麦庆泉:人大代表麦庆泉建议,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清理关停的一批培训中心和度假中心改造为养老院和配套的服务机构,由政府提供配套政策服务,以加速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步伐。

 
 
  解读!住鲁政协委员杨文“时间储蓄”养老模式

 
 
  两会期间,住鲁委员杨文和记者深入地交流她今年关于养老的提案——推进实施“时间储蓄”养老模式。“时间储蓄养老模式是一种互助养老模式,它指低龄老年人或社会志愿者照顾高龄或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把他们的服务时间进行‘储蓄麦’,待自己或直系亲属年老需要照顾时,根据‘储蓄’的时间来接受他人同等时间的服务,以此循环。”就像人们从银行存钱、取钱这样一个逻辑,杨文委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时间储蓄”养老的概念。其实,“时间储蓄”养老模式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成功探索,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 、服务方式灵活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增强家庭的养老功能,实现社区成员自助、互助。
 

 
  但在我国,目前针对中国养老的国情和困难,怎么让时间储蓄养老变得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杨文委员通过充足的调研后拿出了她的方案:
  1.政府应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倡导时间储蓄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鼓励和引导低龄老年人和社会成员积极参与 ,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
  2.由于时间储蓄的跨度较大,存在记录不规范性问题,建议政府制定政策并立法,以保障其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3.由政府公信力保障,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组织专家团队对“时间储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准入。
  4.利用信息技术规范记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率也增多。建议政府依托身份证号码,建立个人时间储蓄账号,随时随地记录其参与养老服务的情况。还要建立时间储蓄账号查询功能,让提供服务的人员 随时可以查询自己账户的时间存储金额。
  5. 时间储蓄的提供者都是社会爱心人士,但是他们并不一定掌握养老服务知识和技能。因此,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养老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必要的。
  
(来源:齐鲁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