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有了,服务也要跟上
作者:   来源: 益年养老  2017-09-29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昏沉,未必要像过去那样,孤独地在炉火旁打盹。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至少应该有高科技的陪伴——智慧养老。所谓智慧养老,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和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日前,在京举行的“第三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发布《全球积极、健康与智慧养老创新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目前存在一系列挑战。
 
  1、我国老年人口全球最多:智慧养老大势所趋
 
  “智慧养老应该作为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重点去推进。”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运行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建兵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越来越需要用科技来解决养老服务的效率问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统计显示,2016年年底中国老龄化比例为16.7%,老年人口规模达2.3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根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7亿。而且未来60年内,中国老年人口整体规模不会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而明显改变。
  工信部软件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处长戴鸿轶博士在参加论坛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一组数字: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3%,到2050年,这一比例达到30%。老龄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
  “以前老年人是少数人,家庭养老承担了大多数责任。现在整个社会人口结构都在老龄化,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在减弱,需要社会化养老。但全靠人力去照顾,肯定照顾不过来。”刘建兵说。
  戴鸿轶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服务、养老产品,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升级。“因为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对服务人员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效率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戴鸿轶看来,庞大的健康养老需求宏观上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曾判断,健康养老产业将成为全球财富的第五波潮流,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的新潮流。这个产业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而且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与信息技术结合,也就是智慧养老。
 
  2、我国市场较大:国内外都在积极尝试
 
  在刘建兵看来,智慧养老在国内外都是新兴事物——均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目前也都还没有出现什么“爆款”应用。
  “我们国家市场比较大,做了很多试验性的工作。这些工作跟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刘建兵说。
  《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的智慧养老刚刚起步,但是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且从实践上来看呈现出多种形态。
  例如,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服务进行应用后,可以开展老人定位求助、老人跌倒自动监测、痴呆老人防走失、老人行为智能分析、老人自助体检等多种服务。此外还有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支撑的“移动式”养老服务,以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可穿戴技术开发的智慧养老服务等。
  从产业链来看,戴鸿轶认为,智慧养老产业可以分为五个环节:基础硬件、终端设备、软件产品、系统集成、应用服务。
  “智慧养老相关的芯片,一般是专用型的芯片。包括各种微控制单元、通信芯片、图像处理芯片等等。”戴鸿轶在论坛上介绍,在这个领域依然以国外巨头如微软、高通为主,国内的相关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传感器的研发也是国外企业占主流,国内有少数企业在做。
  智能机器人、可穿戴产品在内的终端设备,以及连接硬件产品的软件应用等环节,则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尝试。
  “从供给侧的角度,这几年企业持续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因为既有市场需求,又有国家政策引导。”戴鸿轶说,目前国内做可穿戴设备、应用软件、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企业相对较多。
  除了企业,各个地方也推出了各种示范工程,实践了不同的智慧养老发展模式。比如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智慧健康养老综合服务模式,有浙江乌镇的“互联网+养老”。智能家居的养老模式,则有上海的智慧社区。此外还有社区街道医养护一体化的模式等。
 
  3、“碎片化”现象突出:健康养老应对接专业服务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国内的智慧养老产业也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王永梅参与了《报告》撰写,他们指出,目前国内智慧养老产品或服务的普适性普遍较差。
  “目前中国的智慧养老大多以追求技术先进性为目标,往往旨在打造精品项目或示范社区,对解决中国众多老年人口的实际需求来说杯水车薪。”同时杜鹏和王永梅的研究发现,国内智慧养老以技术为驱动,很多地方或企业都在收集老年人信息上下了大功夫,后期应该提供的养老服务却并未跟上。
  刘建兵也有同感。他告诉记者,一些健康管理公司把智能血压计发给老人,老人可以自行测量血压并管理自己的数据,出现异常值时血压计会报警提醒。但这些对老人来说是不够的,因为他们需要进一步的专业指导,例如应该如何自我管理或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养老一定是一种服务。真正为老人服务了才叫养老。”刘建兵强调说,在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能完全替代专业人员的情况下,需要把智慧养老产品与专业机构的服务对接起来,以提高服务的真正价值。但要把服务做好,就需要协调和整合多个部门,这是目前商业化运营的智慧养老遇到的难题。
  “碎片化”是多位业内人士提到的字眼。刘建兵认为,这种碎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国内智慧养老服务大多是科研机构、高校和小企业在做,持续性和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智慧养老涉及部门、学科尤其多,需要协调各个部门,整合多种领域的创新资源,但目前协同创新的机制还不完善。杜鹏和王永梅也在《报告》中提到,目前智慧养老的政策“碎片化”现象严重且发展逻辑不顺畅,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的框架引导。
  “智慧养老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做。”刘建兵认为,智慧养老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应该从顶层做一些规划,对创新资源进行协调统筹,设好红线和标准,促进产业有序快速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