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个橘红色标牌,串起了一个“养老服务圈”。
记者走入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橘红色的“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站点”标牌随处可见。挂这牌子的,除了养老机构、养老驿站,还有超市、便利店、餐厅,甚至房屋中介门店。在这些商户,老人可以“累了歇歇脚、渴了喝口水”,就像到了街坊家里一样。
“只要老人来到店里,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说这话的,是银河SOHO佳能体验服务中心的经理段进。在朝阳门养老服务联合体的200多家挂牌商户中,这家店显得有些特殊。一家经营专业摄影器材的商户,怎么也做起助老服务了?这还要从一次上门服务说起。
家住新鲜社区的李民志和马冬是一对空巢老人,两位老人都有视力残疾,一位全盲,一位仅有光感。春节临近,两位老人提出了个要求,想拍一张全家福。原来,因为视力残疾出门不便,两位老人一辈子都没怎么拍过照,仅有的照片都是为了办身份证、残疾证照的,没有合照。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街道找到了段进。
一听说是上门给盲人拍照,段进有些犯嘀咕。可了解到老人为什么要拍照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为了拍好照片,他专门购置了一套打光设备。拍照那天,李奶奶特意穿了一件红毛衣,拉着老伴儿坐在一起,摄影师拿起相机,咔嚓咔嚓一口气拍了10多张照片。段进当场把照片打印出来交到老人手中,两位老人摩挲着相框,不停地说着谢谢,眼角泛出了泪花。
老人的反应,让段进深受触动。他感慨道,助老服务不但拉近了商家和居民的距离,还让他感受到了爱的传递。“这促使我们愿意一直做下去,去影响更多的人。”
在养老服务联合体的带动下,加入助老服务行列的商户越来越多。朝阳门街道常住人口30473人,其中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25%,老龄化程度较高。过去,街道辖区跟老人打交道的只有养老院、养老驿站,如今,加入养老服务联合体的服务商已达到249家,构成了一个“15分钟助老服务圈”。在这个服务圈,服务商除了能够提供歇歇脚、喝口水、解内急、聊聊天等8项暖心服务,联合体还结合服务商的自身特点,设计了一些特色助老项目,形成了“8+N”的助老服务模式。
段进所在的佳能体验服务中心,就成立了公益摄影队,并推出“最美长者”公益助老项目,为行动不便的社区老年人免费拍摄全家福;大方家胡同老人经常光顾的生活超市,推出了“联心饺子”项目,逢年过节为生活困难的老人送饺子;还有一家茶叶店主动提供茶叶,鼓励志愿者陪伴老人多聊聊天……
在大方家胡同,记者遇见了正在遛弯儿的苏奶奶。老人已经87岁高龄,说起街道的养老工作,老人赞不绝口。“街道搞得不错,生活都特方便,我挺知足。”记者问道,这么大岁数了,一个人出门家里不担心吗?老人指了指路边挂着橘红色标牌的商户说,只要看到这种牌子,走到哪儿都不犯怵。
原来,为了鼓励商户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敢于救助,朝阳门街道还为每一家服务商上了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免去了商户的后顾之忧。朝阳门养老服务联合体项目社工宋楠介绍,通过参与助老服务,商户更熟悉社区,居民对商户也更加信任,形成了公益暖生意、生意带公益的良性循环,让“服务圈”真正转动起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朝阳门养老服务联合体带动的不仅仅是商户,还带动了不少居民甚至是孩子参与进来。15岁的吴柏霆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学就开始参与街道的助老服务,并和困难老人结成了对子。大家欣慰地看到,孩子们正在把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传递下去。
经过不断探索,朝阳门养老服务联合体将辖区养老服务资源充分融合,营造社会化养老的浓厚氛围,让老年人晚年更幸福。在东城区,“朝阳门经验”得到大力推广,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专门制定实施意见,指导各街道以联合体工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全区已有7个街道建成了养老服务联合体,下一步将实现全区全覆盖。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朝阳门街道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整合了辖区资源,壮大了助老服务队伍,让老人、商户、孩子都能从中获益。养老是全社会的事,政府搭建平台,社会各界齐参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的有力举措。人人爱老、人人助老,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