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老人临终关怀现状分析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8-01-29

  2017年2月9日,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对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做出了规定。并对此发出解读公文。自此,临终关怀的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养老产业的舞台上,临终关怀开始崭露头角。截至2015年,全国设有临终关怀科的医疗机构共有2103家,提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老年(关怀)医院7791家、护理院289家。从床位、科室、人员设置方面提出标准要求,此举让疾病终末期患者更有尊严的离去,做到身体、心理、精神上不留遗憾。“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它不促进也不延缓患者的死亡。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团队通常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服务对象为无救治希望、存活期限不超过3到6个月的临终患者,也包括对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
  今天小编为大家说说国内外临终关怀的现状并进行简单分析。由于受到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老年临终关怀始终处于一个待接受的尴尬境地。人们总觉得如果老人生病患了绝症不送去医治,就是对亲人的不孝敬,即便浪费钱财、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花再多的钱也无所谓。每当面对这一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不再理智的解决问题,总以为让亲人躺在冰冷没有人情味的病房里就是最好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家属对临终者进行积极甚至是过度的治疗,有些老年临终患者在死之前都还要接受医疗手术,这样反而会给临终者带来更大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痛苦。正因为这些传统观念的存在,致使我国老年临终关怀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
  国内专门为临终老人提供的关怀机构不多,且发展不平衡,相对集中在沿海、北京等等发达的一线城市;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临终关怀机构建设;临终关怀的机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有些是临床护士转型而来,没有接受专门的学习训练。有些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概念都模糊不清;多数人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临终关怀的概念尚未得到普及,还不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
  对于英国而言,自1967年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院在伦敦建立以来,无论是制度上还是形式上,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日趋健全,规范和高效。英国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人桑德斯本人信仰基督教,她认为照顾和关怀临终者是“上帝之爱”的体现。英国作为一个基督教国家,公众对于临终关怀的参与度很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公众直接捐款捐物给临终关怀机构,或者通过慈善基金会间接捐赠;完善的志愿者制度使得普通公众能够有机会直接为临终者提供服务,比如为临终者清洁卫生,陪临终者聊天等。临终关怀工作职责分工不同。经过专科医生确诊后,病人确实无法治愈,需要转到医院临终关怀病区,然后临终关怀机构的医生会为临终者制订照护方案。临终者可以选择在医院接受服务,也可以选择在家中接受服务。无论在哪里接受服务,都会为临终者配备专业关怀团队。团队中的所有医护人员即使持有专业资格证件,也需要接受临终关怀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为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推荐的关怀方法,除了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外,志愿者也需要参加医疗机构组织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护理知识,掌握护理技巧。经过专业的培训后,临终者接受的关怀才能细致入微。
  因此,针对我国存在的传统观念阻碍发展、对临终关怀机构定位不清及管理不规范、及资金来源不足,临终关怀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等情况,应借鉴相关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特点,从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临终患者的资格审核,临终关怀服务的适用对象、程序、操作规范标准化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立法完善。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