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中的老年人:如何迈入“新世界”
作者:   来源: 澎湃新闻  2019-11-05


  互联网已经渗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

  曾有新闻报道一位春节想要探望女儿的老年人,因不会使用网络购票,连跑六趟火车站排队却依然无法买到车票,最后痛哭。也有老年人因为相信网络谣言,而被骗缴纳会费或购买商品。互联网成了一些老年人生活中难以逾越的门槛。

  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些老年人积极融入了互联网世界之中,利用网络购物、旅游、打车、导航、做表情包、做相册……乐在其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互联网融入状况,如何促进老年人积极融入信息社会?

  我们通过对哈尔滨、北京、太仓、上海四地101位城乡老年人的深度访谈和对全国总计4227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对老年人互联网融入的机制进行了探索。

 

  老年人互联网行为的心理机制

  调研中发现,老年人的互联网行为可以从心理、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机制进行分析,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心理厌倦机制、兴趣心理机制、心理恐惧机制、让位文化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

  心理厌倦机制表现在老年人容易对网络生活形成心理厌倦。

  尽管大多数青年人眼中,互联网充满了无穷的想象。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掌握的互联网使用技能相对单一,且对新的互联网应用缺少充足的获取渠道,从而导致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的互联网技能之后,难以突破应用的局限,面对相似的网络内容、相似的网络同伴、相似的网络使用方式显得非常的无奈。面对相对狭小和重复的“世界”,他们会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的厌倦情绪。

  受访的王叔叔表示:“(互联网里的新内容)现在(我)也跟不上。而且现在还有一个问题,看看看,有的烦了,比如一打开都是早上好、晚上好,他转他的。就这样,这是实事求是说,尽弄些没用的……”。

  受访的林阿姨说:“去年刚开通微信时兴致挺大的,成天加微信,尽发了,已经一年半了,好像热情没那么大了,有些东西发的太多了,我的群也多,朋友圈也多,发那些东西大相径庭,内容差不了多少,有的是题目变一变,但是内容一看还是那么着,一年半了,总看总看,现在有点厌烦了,所以有些东西就是看个题目。”

  老年人的心理厌倦机制并非没有打破的可能,关键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是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的选择,另一方面则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保持较大的好奇心,并有持续学习网络技能的动力。

  而要维持他们的融入热情,则要依靠兴趣心理机制。

  兴趣是推动他们探索、使用和熟悉网络世界的重要动机。

  李叔叔最初接触网络,就是因为他爱好写作,需要网上投稿,而后他加入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兴趣群,比如摄影群、舞蹈群、乐器群,还在网上自学了葫芦丝,兴致盎然。另一位受访的商叔叔则表示自己就喜欢学习新知识,只要增加知识的网络功能他都愿意用,都愿意学。刘阿姨通过互联网认识了很多笔友,交流写作经验,每天都写写文章,发布出来和人交流。

 

  心理恐惧则是阻碍很多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的重要原因

  这种恐惧一方面包括对于科技的恐惧,担心和害怕掌握不了新技术,而拒绝了解和使用新技术产品。

  调研中,不少老年人对二维码、流量使用和信息泄露充满担忧,“刷一下,钱就没有了,不敢用啊。”“超市扫码有促销,还给东西,我们都不扫,电视上说过,扫了二维码的,你的钱全没了。”“像人家小年轻的,看东西还能看出真假,我们稀里糊涂的。也是年纪大了,再一个现在社会骗子太多了,所以怕上当。对微信也不太明白,只是会用了,大概的就看看,究竟它怎么回事,整不明白。”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老人对于手机操作有恐惧心理,智能手机操作便捷,但有些老年人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失误可能会带来种种误会,误会反过来让老年人愈加担心自己操作不灵,甚至萌生出不再使用的想法。

  “拿着手机,有时候本来没给你发信息,嘣一下就过去了……手机怎么这么敏感?有时候都没给打电话,别人的电话就过来了,‘你给我打电话了?’我说没有。就连那些图、小人,往上发也是。因为它是触摸屏,所以放在口袋里就会误拨,我也有这种情况。”

  “我兄弟媳妇过母亲节,给我发一个红包,我收到了,也不知道是怎么碰的,发了一个有‘你得瑟啥’的表情,我就赶紧给她打电话解释。你说赶得多巧啊,给我气得。那天我跟我儿子说,要不给妈换一个老年人的手机吧。我儿子说得了,你就使这个吧,你刚会使微信的时候,我们单位的人都羡慕你,都说你妈还会用这玩意儿。我说得了,现在总出错,这些事,能锁就锁上它。”

  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还受让位文化机制的影响。进入老年阶段之后,老年人关注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下一代身上,他们更加关心子女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况,甚至把子女放在自己生活的第一位。把自己让位于子女,围绕着孩子组织和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这种让位文化是社会普遍存在且认可的。但也导致

 

  有些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服从”了子女的生活,在互联网行为和活动中也会依从于子女

  老人用的手机“是孩子给的,或者说是孩子淘汰的”,在扫二维码时,“我女儿不让扫,孩子平时都告诉”,当他们想玩游戏时,“我家孩子反对。他嫌我有时候玩影响他的孩子了。有时候孙子在其他屋写作业,我在另一个屋玩儿,孩子也不干。”“我玩手机,我女儿不让。她的意思是等把孩子(老人孙子/孙女)都整完了,我们走了,你们愿意玩就玩去吧。”“我们就老两口儿干什么呀?你玩你的(手机),我玩我的。去到北京,孩子比我玩得还多,他们都在玩,我就得哄小孩儿,哪有时间玩。”

  父母对子女承担了各种责任,却还要受到子女的管制,看子女的脸色行事。如果子女不加注意、过多干涉老年人的生活,让位文化的存在可能让老年人能够选择的互联网空间更加狭窄。

  社会互助机制指的是老年人相互帮助学习和掌握网络技能背后的行为逻辑,这是很多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的重要途径。

  在很多老年人眼里,子女在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技能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启蒙者,而真正能够帮助他们的主要是他们的同伴,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在帮助老年人融入互联网世界时往往处于角色缺位的状态,他们只能够和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同伴们一起一步步的学习和掌握网络技能。

  “刚一开始有些操作不懂,都是儿女教,但是一次两次以后就知道了。剩下的就是在群里交流的时候,你哪个不会了,慢慢的都教给你了。在网上(和同伴)直接说了,就告诉你怎么弄。”“不愿意问他们(子女),问多了他们烦,就问问邻居,(微信)群里问问这个怎么弄,聚会的时候,大家的都相互教教,有什么好玩的分享”。

  这种社会互助机制能够帮助老年人习得网络技能,但其局限性也比较非常明显,因为在大部分老年人生活的社区或者小圈子中,即便是最熟练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对于互联网更加深入的技能学习和掌握则需要老年人群体外部条件的改善,或者能够让老年人持续提升网络技能的新的群体进入。

 

  中国老年人的互联网融入

  综合上述的机制分析,我们提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促进老年人的互联网融入:

  第一,家庭层面,推动老年人互联网融入的有效策略是“支持”+“容错”

  调研中发现,妨碍中老年融入互联网的因素之一,是缺少家庭支持。很多老年人有机会接触更多互联网功能或是想要接触更多功能的时候,子女都因为担心其操作失误而加以反对,并没有帮助父母更好、更安全的使用一些便捷功能。

  像赵阿姨分享的她的经历,“我想下载一个打车软件,出行方便,看到别人用,很羡慕。但我儿子说不给我绑(定)那些东西,我说你赶紧给我绑(订)一个,他不给我弄,说怕我点错地方。”

  陈阿姨也曾有过“惊心动魄”的体验,“我那天买水,小伙子让我用手机付,我说不会,他就教我。我按了密码,然后就唰地出去了。我的天哪,我的心跳得砰砰的。因为我的银行卡绑在手机上了,赶紧给我儿子打电话,我儿子说你就乱用吧,到时候你就该吃亏了。他一吓唬我,我一下午没得安。后来担心了很久,发现银行卡没有任何问题才放下心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政府和媒体共同倡导家庭代际信息“反哺”,由子女鼓励老年人拥抱新鲜事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创造条件为老年人接入互联网。让子女在家庭内部树立起“容错”的支持体制,允许父母在学习互联网的过程中犯错,并积极、耐心地引导老年人加强网络安全素养。在家庭层面帮助老年人建立运用信息化的信心。

  第二,社会层面,相关机构部门携手,全方位打通老年人互联网学习渠道,为互助学习引入新的资源

  社区和诸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字工具的机会。

  我们的调研中,一个农村社区请来学生志愿者教居民基本的手机上网功能,结果叔叔阿姨们不仅开始学会用微信和离家在外的亲友聊天,还学会用K歌软件,一些平时爱唱歌但羞于人前演唱的叔叔阿姨非常喜欢,越唱胆量也越大,最后村里还组织了一场比赛,羞涩的村民都大胆上台表演,极大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第三,保护老年人个人信息,确保网络安全

  互联网企业和平台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保护老年人客户的个人信息,坚决杜绝个人信息泄露,不以出卖老年人消费、生活、健康等相关信息牟利、不伪造虚假信息,确保老年人信息安全。消除网络中不利于老年人安全上网的种种陷阱和不健康信息,打消老年人的顾虑。

  第四,“互联网+”产业创新,营造老年人友好型互联网生态

  互联网企业能够正确审视在信息化时代中,老年人的兴趣、老年人的操作特点,寻求创新和突破,真正融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很多老年人都提到“岁数大了,眼睛不行了,看那个字久了就头晕”,产品或应用设计可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开发更多精品的音频产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