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网络生活“众生态”
作者:   来源: 中国水运报  2019-11-28


  微信聊天,网上购物……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生活。与此同时,中老年人也是网上诈骗、网络传谣的重灾区。因此,提高中老年人网络安全素养,构建健康的互联网生态,让他们共享网络时代红利,拥抱幸福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互联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国内最全的养生秘籍”“不能不转,肯定包括你”……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这类型的“鸡汤”,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一瞄而过。但是,不少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热衷于将“心灵鸡汤”频频转发给亲戚朋友,即使惨遭屏蔽对待,但老人们仍每天转发,锲而不舍。

  在市民张女士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都是这样的谣言或“鸡汤”。她每天给女儿至少转发一条,遇到满意的内容,转发的数量就更多了。女儿不堪其扰,甚至将母亲的微信开启了免打扰模式。即使如此,张女士乐此不疲。

  张女士的女儿称,以前和老妈都是电话交流。而自从老妈玩起了微信后,刚开始两人时常在微信里聊天,交流起来很方便了。可是,最近老妈经常把一些五花八门的文章转给她,最多被分享的文章类型都是与“吃”有关的健康养生类。

  智能手机是中老年人接入互联网的重要硬件。报告显示,在网上信息获取方面,75.8%的中老年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过半数的中老年人(56.6%)可以自己搜索,还有近半数中老年人(45.9%)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老年人上网浏览的新闻以国家和社会时事新闻为主,较少关注娱乐新闻。主要的搜索内容包括菜谱、出行、旅游相关信息。浏览的公众号文章主要围绕传播正能量、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小窍门等话题。

  在微信交流方面,绝大多数中老年人(98.5%)都会微信聊天,超过八成会在微信发表情或图片、朋友圈点赞、接收或发红包,近七成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调查数据显示,中老年人自己拍摄和分享的小视频主要以旅游、健身和孙辈动态为主;转发的网络视频主要以趣味性较强的幽默视频为主。

  在生活应用方面,中老年人应用网络的比例相对较低,四成中老年人会在网上缴纳手机费,三成左右的中老年人会网上购物、手机导航,四分之一左右的中老年人会用打车软件或缴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而会网上挂号、订火车票机票、订宾馆等便利服务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低。

  在娱乐休闲方面,多数(59.3%)中老年人会用手机看视频;部分中老年人会用手机制作相册(25.0%)和微信表情包(20.0%)等趣味性的功能。

  中老年人最喜欢收听的专辑主题里,有声读物遥遥领先;音乐和人文专辑的点击量比较靠前,教育培训和儿童内容也有一定的点击量。这一方面是中老年人满足自身学习知识所需,另一方面,很多中老年人还要承担照顾孙辈的责任,因而关注教育方面的内容。

  有意思的是,中老年人比一般人更关心国内时事,更关心军事军情。“我们这代人,因为成长时代、成长环境和年轻人不同,很关心国家大事。”多位受访对象这样说。此外,养生和鸡汤文是中老人的最爱。

  “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通过转发文章、表情包的方式来跟子女交流,这表明中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和沟通需求更强。”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迪表示。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参与互联网

  面对互联网,是一味逃避、不想面对,还是主动学习新鲜事物?“现在会电脑的老人实在太多了,我根本算不上什么行家。”今年72岁的马大爷是一家企业的退休职工。他说,由于孩子在国外工作,买电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慢慢地,他发现上网冲浪的好处越来越多,也逐渐“迷”上了上网。

  “比如说看看新闻、浏览股市、搜索知识等,网络的功能多得很,可以说是不出家门,就可以知道天下大事。”马大爷说,据他了解,不少老人还喜欢上网玩游戏,有的还开通了博客,甚至开通了现在最为时尚的微博。

  除了每天在网络里遨游,乐观开朗的马大爷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唱歌。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北国之春》、《我爱你中国》等歌曲,无论是新歌老歌,马大爷都能唱得有模有样。“我想听什么歌曲或者想学什么歌曲,只要在网络上输上歌曲的名字,马上就找到了。”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生命周期特征以及社会变迁的因素,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表征和机制更为复杂,不仅与老年人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系,也与老年人对待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的态度、认知和理解有关系。

  中老年人对生活世界的愿景表现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以家庭为重,社会普遍信任感较高。与此同时,传统的养老观念有所转变,在描绘理想晚年生活时,子女陪伴仍是多数人心中所愿,但自我和自主意识开始占有一定比重。

  中老年人对于手机支付安全与否的感知和手机支付使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认为手机支付非常安全的中老年人中,97.6%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手机支付,其中近七成经常使用,近三成偶尔使用。

  认为手机支付比较安全的中老年人中,80.9%选择用手机支付,其中近三成经常使用,超过半数的人偶尔使用。而认为手机支付不太安全的中老年人中,则有74.8%的人从来不用手机支付,25.2%的人会偶尔使用。认为手机支付非常不安全的中老年人,没有人选择用手机支付。

  报告数据显示,34.9%的中老年人持有封闭的互联网行动愿景,54.4%的中老年人持有开放性的互联网行动愿景,还有10.8%的中老年人持中立的愿景。部分中老年人觉得“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事、中老年人肯定玩不好”和“必须高学历才能玩得好智能手机”,显示出了对智能手机的“科技恐惧症”。

  分析显示,“科技恐惧”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其互联网行动能力显著较弱。相反,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越认同、对自己能力越自信的中老年人,掌握的手机功能也越多、行动能力也越强,从而受骗的可能性越低、网络安全素养会更高。

 

  超六成中老年人有过网上受骗经历

  “有一个稳赚不赔的项目,大家有兴趣可以加我了解一下。”微信圈、QQ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信息,多数人置之不理,65岁的退休老人赵某就是被这样的“稳钱项目”,5天内骗走32万元。

  赵某生活富足,喜欢炒股票,玩微信。今年2月,有人在微信股票群里发消息,称有一个稳赚不赔的项目,可以帮人赚大钱,有兴趣可以加微信私聊。加上对方后,对方推荐了一个“老师”,通过与“老师”的聊天,赵某了解到所谓的赚钱项目就是一个博彩网站。

  赵某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将100元钱转给了平台客服以购买彩票,居然真的赢了30元。5天时间里,赵某泡在网上,从最开始的几千,到1万,到几万,最多一天一笔买了10万元。看着自己账户上的钱像坐了火箭一样快速增加,赵某开心极了。当看到账户上已经有60多万元时,赵某找到客服,表示自己打算提现。没想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

  如果将受骗广泛定义为诈取钱财、欺骗感情、传播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被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受骗的信息类型主要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值得关注的是,中老年人发觉受骗之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有68.3%的中老年人表示“不寻求帮助,当经验教训”,67.2%选择“告诉家人朋友以防再次受骗”,只有25.9%17.9%会选择向子女和朋友求助,而表示选择报警求助的仅有0.6%

  分析发现,被骗的中老年人很大一部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并且具有经济自主性。在有被骗经历的中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学历分别为39.4%37.7%;小学学历仅占12.3%。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中老年人居多,分别占67.1%24.3%,低收入中老年人仅占8.6%

  从经济自主性来看,有受骗经历的中老年人中有41.1%表示家里的重大支出由自己决定,37.5%的中老年人表示是共同协商决定,仅有16%5.4%的中老年人表示是由配偶等其他人支配。

  互联网时代中老年人受骗上当出现了新的特征,被骗或行骗的主要对象不仅局限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保障程度低的中老年人,而是很大一部分有文化、收入较好并且经济自主性较高的中老年人被“拖下水”。这些中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力更加自信,一旦发生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360安全专家分析,老年人容易被骗的原因复杂,除了自身接受社会信息少、防骗意识低等特点,也有心理、家庭甚至社会的因素,骗子利用这些特点乘虚而入。

 

  建立友好型互联网生态需多方努力

  “客观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生理特征塑造了中老年人的三维生活世界,互联网某种意义上承担了‘第四维’的角色,互联网有可能也有必要为中老年人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世界、新的生活愿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指出。

  “新技术正在快速更迭,不断催生着新的内容、新的连接和新的生活方式。”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是现代社会传达和承载情感的工具,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失去了“单位”这个主要的社交空间,互联网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程武说,在现实生活中,客观条件的差距带来了互联网参与度的不同,如何拉平网络社会里的距离,让连接赋能带来的幸福有更多保障,是企业和社会应该持续努力去思考和推进的。

  基于对中老年人与互联网关系的相同理念和期望,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社科院社会学所牵头,联合腾讯浏览指数、腾讯产业政策部、腾讯智能创新业务部、光明日报智库、U40青年文化学者营、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助理院长黄真平、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系主任丁肇辰共同发起倡议,呼吁社会、企业、家庭共同努力,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网络社会”。

  倡议书认为,一个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联网生态,既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终端等硬件,也包括软件产品设计与功能以及网络安全环境,既需要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激励与行动。

  腾讯智能创新业务部总监龙梅表示,腾讯已经在酝酿打造整合了腾讯AI技术和内容生态的智能硬件产品与服务,能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让他们的互联网生活也跟年轻人一样丰富多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指出,为适应我国快速走向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可从改善互联网生态、增强中老年人的互联网行动能力和提升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安全意识等多方面提升中老年人网络素养。

  强化互联网“容错”机制,构建中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联网生态。要形成“容错的”互联网生态,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硬件完善、产品设计与功能以及网络安全环境等。努力营造中老年人友好型互联网生态,比如互联网平台设计撤回机制,社区和家庭帮助中老年人积极采取补救和自我保护策略,并且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培养和规范网络安全环境。

  加强提供中老年人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满足中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中老年人普遍对医疗保健的热情很高,但是常常被商家和错误的信息误导。调研发现,一些医生和基层政府更多地承担了传播科学知识、提供医疗保健信息的功能,能有效地防止中老年人受骗上当。此外,政府层面的政策宣传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中老年人学习新技能、丰富晚年生活。

  加强对媒体和互联网安全环境的监管,改善中老年人的消费和生活环境。部分媒体和机构的逐利行为助长虚假宣传、传播不实信息,给很多中老年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急需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解决。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增强中老年人网络安全素养。研究发现,包括儿女在内的家庭支持是增强中老年人互联网能力、防止上当受骗的有效保障。儿女不仅应创造条件为父母接入互联网,还应树立“容错”的支持体制,包容父母在学习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错误,积极引导中老年人提升网络安全素养,切实保护个人信息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未来几年,“互联网+”会激发出更多的创新动力,也会有更多新产业、新应用接踵出现。如何让网络世界与老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让他们能够更方便地使用数字产品,熟悉网络生活,享受幸福晚年,在银发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