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健康码
作者:   来源: 泉州网  2020-07-03


  主持人: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市民在进入公园、超市、银行等一些场所时,都需要通过扫描健康码核验个人健康状况。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有些老人因为没带手机、用的不是智能机、手机没有流量或者不会用小程序等原因被拦在门外。当健康码成为通行证,但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怎么办?

 

  不能忽略老年人利益

  当大众都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捷之时,不要忽略、遗忘老人等“小众”群体。正如手机一直有“老人机”产品,公共服务及其他社会服务也应做好“老人产品”“小众产品”供应。

  事实上,查验健康码还有更多方式,比如刷芯片卡、查验身份证号等等。而早在今年3月份,一些地方在申领健康码时就考虑到不会使用手机、无智能手机人员的情况,为这些人开具社区、村委会盖章的、一定日期内有效的“健康通行证”。

  在杭州,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可以领取市民卡,通过线下刷卡完成验证。在北京,只要出示身份证或提供身份证号就可以完成“健康状况查询”。即便有些办法不能异地通用,但身份证总该具有“一卡通”功能。

  查验健康码的问题上,不会用手机或无智能手机的老人被一些地方、行业排除在外,完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某些管理层面忽略了小众权益。这与某些城市的盲道、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沦为摆设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公共服务上因“忽略”而出现“盲区”。但其中是否也存在某些价值取向上的问题,比如相关部门在一项工作的推进速度、对上交差的问题上比较积极,而对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

 

  代查功能很有必要

  有码畅通无阻,无码寸步难行。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现象,特别是进入一些公共场所、出席重要场合时,核验“健康码”是必备条件。在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当下,这本不成问题,也是健康码得以全国通行的基础。但是,类似北京这样的情况,各地都出现部分老人因各种因素,没有健康码,或者不懂如何使用,无法正常进入公共场所,则就非常麻烦了。

  一般老年人日常生活比较规律化,需要锻炼身体、买菜、就医等,公园、菜场、超市、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出入最频繁,而这些地方也是人群密集、流动性强,容易出现疫情传播的场所,因此需要严格防控,对查验健康码的要求苛刻。这也导致,老年人如果不能正常出示健康码,就无法进入的尴尬,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规律造成极大干扰。

  现在健康码增加了“他人代查”功能,理论上而言,除了家庭成员外,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也可以帮忙代查,以解决老人出行的痛点。从现实来看,老人进出公共场所是生活刚需,这些地方的客流里,老年群体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管理方应安排足够的人手,为老年人提供代查服务,方便其进入。而且,老年人出行的时间段相对较固定,规律性很强,公共场所可根据以往的客流数据,找寻老年群体的进出规律,从而在客流较密集的时段,针对性的安排工作人员,以提高服务效率,又不会造成人员疲累或人力浪费。

 

  让健康码更“便捷”

  疫情期间不少地区都推出了健康码,尽管有些地区不叫健康码,但都是一个意思,比如江苏叫“苏康码”、北京叫“健康宝”等。市民进入超市、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都得打开健康码,有些老人由于是家中后辈给下载的健康码,所以,出现了不会操作的问题,让老人急得团团转。

  北京老人不会使用“健康宝”的问题在其他地区也一样存在,尽管现在不少地区疫情已趋向好转,但到公共场所还得打开健康码。对年轻人来说,这是小菜一碟,但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目前北京的“健康宝”有了代查功能,但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代查功能还需要别人来代查,这就要求,在超市、公园、银行等老人经常去的场所要增加人手,帮助老人代查,显然这个功能不到位,还有瑕疵。另一方面也给老人带来了不便,因为这些场所老人都多,如果都依靠代查,势必要增加等待时间,对老人来说也是不便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多动些脑筋,在手机健康码的形成上下功夫,让操作更方便,对老人用户更友好,解决老年人使用时过于烦琐的问题?也许我们相关部门在研发健康码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群体,所以,技术上并没有加以设置。现在打上技术上的“补丁”还是可行的,毕竟一些地区使用健康码还需要时日,即便将来疫情彻底过去了,健康码也是老人的常用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