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老年人不要“被养老”
作者: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1-10-28


  老友大于今年64岁,家境殷实,而且有个有钱的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前些天,儿子回来和他商量:“有个高档养老院刚刚落成,条件特别好,环境也优雅,咱们不差钱,我妈妈走后,您一个人过我总是不放心,干脆您到那里得了!”

  大于回答的很干脆:“不去!”大于说,目前,国内无论哪一种养老模式,普遍存在老人“被养老”的倾向。许多人是将老年人连同他们的智慧统统送到某一指定场所去“颐养天年”了。这对老年人是一种不公平,不仅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一种疏忽,而且对老年人的智慧资源是一种浪费。

  大于把他的想法说给我们听,大家都异口同声支持他的选择。大于才64岁,应该说,他还不到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年龄,而且,对于刚刚退休的老年人而言,积累了“一甲子”以上丰富人生阅历,犹如一个尚待开发的智慧宝库,不应该“被养老”,而需要激发老年人群体的智慧,变消极养老为积极养老,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让老年人群体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无保留地贡献社会。

  不“被养老”,晚年生活就多了选择,就多了快乐。比如,现在社会给老年人提供学习的机会挺多,老年人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型养老”,依托原有的老年大学和正在兴起的各类书院等载体,让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养老的重要内容,在那里,老人既充实了新知识,又结识了新朋友,比提前“养”起来要好多了!再比如,现在鼓励“互助型养老”,激发老年人的自主能力,并倡导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互帮互学精神,身体条件比较好的老年人,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与进来,做为其他老年人服务的义工。我认识的一位李大妈,就主动帮助对门生病的老姐姐料理生活,虽然辛苦些,但也实实在在为社会、为他人做了贡献,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寻求到快乐与满足。

  不甘“被养老”,换来健康与快乐。有的老人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参与“回归型养老”,让自己尽情回归自然,在田园牧歌中寻找更多的精神乐趣;参与“候鸟型养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走走更多的地方。

  大家的体会是,“光阴早就把最美妙的东西加在了修炼他的人身上,那个美妙的东西,是清淡,是安稳,是从容不迫,也是一颗最自然的心。”一个优雅暮年的秘诀不是别的,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尽管时光爬上了额头,皱纹却不长进心里。纵然皓首如雪,灵魂却没有一丝白发。保持对人生的热爱,永远让自己可以笑出来。如水流年,心安即归处。优雅老去,便是对余生最好的回报。“不拘泥于一个养老场所,就享受到海阔天空”……

  老年人不甘“被养老”,可以创新出更多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并重的多元模式,可以适应和满足社会老龄化以后的多元化需求,给老年人创造一个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

  64岁,还属于年轻老年人,正是人生的第二春,有许多青壮年时的心愿等待完成,有许多在职时的梦想等待实现。养老二字,不应该这么早就出现在年轻老年人的人生字典里。接受子女的安排去“被养老”,等于被迫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自己真的老了!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