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创业者而言,中国的养老市场注定是片“看上去很美”的蓝海吗?
作者: EmmaCare  来源: 微信:鸵鸟FM  2016-08-12

  数日前,美国家庭护老公司 Honor 获 4200 万美元融资,这触发了笔者许多感想。在国内,虽然有康老汇、二毛照护、春雨居佳医生等专为养老而生的服务平台,也有 99 广场舞、无线爱智能手杖等专为中老年人研发的产品,但放眼望去,整个养老市场仍然残留着巨大的空白,甚至让人感觉: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出现反倒让这片空白显得更加辽远、更加刺目了。谁都承认,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已经把中国的养老市场逼成了一片巨大的蓝海,但遗憾的是,中国许多的创业者们,尤其是互联网创业者们要么彻底无视这片海,要么就是到海边打个转,然后就扬长而去……
 
一张图告诉你,中国未来的养老市场有多大,以及哪些行业可能在该市场上有所作为:
 
  既然如此,这一市场被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放弃的理由是什么?而这些理由是否真的成立?
 
  理由一:中国的老人整体上仍然太过节俭且贫穷,与其下大力气挖这个市场,不如去赚年轻人的钱
 
  成立指数:7
  得分理由:“太过节俭”的确是中国老人的集体烙印。在占比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身上,这一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在城市老年人身上,这一特征已大大淡化,但整体而言,他们还是一群把钱袋子捂得过紧、且消费领域相对狭窄的一个群体。至于贫穷,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大实话——财大气粗的中国大妈实在只是个例,目前尚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中国老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终身助理教授金刻羽曾在《老无所依当问谁》这篇文章中披露过一个数据:1990年至2009年,中国老年人的储蓄率上升了35%,而美国老人的储蓄率却下降了 20%。
  名词解释:所谓“储蓄率”,指的是在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的百分比。截至目前,中国老人在全球储蓄率排行榜上仍然位列三甲,这无疑释放了一大信号——中国老人的不安全感仍然十分强烈,想说服他们为自己掏钱,有时并不容易。更何况,这类有积蓄的老人普遍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攒钱,一是为了给自己存棺材本儿、防大病防大灾,二是为了给儿女子孙,花在自己身上?我万万舍不得。我真的、真的不懂什么叫“生活质量”,所以我不会往这上头花一分钱。
  现实案例:笔者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老两口居住在二线城市,均有退休工资,但因为一个肺气肿,一个常年瘫痪在床,两人平时花钱慎之又慎。月费用 2500 元的养老院舍不得去,蜗居在终日不见光的小平房里; 甚至用不着的碘酒也舍不得扔,用来在蚊子叮咬后止痒。然而听说孙子买房缺钱后,两人马上掏出 1 万。直至入土,两人不知道为自己花钱是什么滋味儿。
  这样的老人在中国为数不少,而他们的固有心态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者进军养老市场的一大障碍。不过,还有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障碍,那就是:中国老人的贫困比例依然很高。2014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有 4240 万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这其中,农村老人又占据了约 3000 万。如今两年时间已过,虽然没有更新的报告出炉,但想必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笔者平日就居住在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周围老人均来自某某村或某某庄,为了写这篇文章,笔者特意采访了他们。下面就是这群可爱老人的合影(已征得同意):
  虽然知道自己的问题非常幼稚,但为了得到最真实的答案,笔者还是厚着脸皮问道:
  “大姨们,咱大队现在自个儿有收入的老人能有多少?十个里头能有几个?没有收入的,一个月大队给多少生活费?养老指望谁啊,自个儿、儿女还是国家?你们一个月的钱,刨去生活费后,能有多少花在保健和旅游上?要是现在向你们推销一款 1500 块的智能手表,能监测心跳和血压,你们买不?”
  一阵炸锅后,老人们给出了如下答案:
  “你问自个儿有收入的?那十个里头也没有一个!咱都是拆迁过来的失地农民!像那些四五十岁的还能去捡点儿杂活儿,像六十岁往上的,他就得等死!你又不是不知道,80 岁往上的,大队一个月给 120,80 岁往下的,大队一个月才给 60,算上一个月 115 的养老保险,撑死一个月 200 多块。儿女给口茶喝呢,就多挺会儿,不给呢,就等闭眼吧。指望他们养老?那就别做梦了。多少人水费一个月才 3 块钱。为省水,有人连半夜上厕所都跑公厕,一夏天舍不得洗一次衣裳,还买手表?一年的钱都搭进去也不够。”
  这样的拆迁小区,在笔者周围聚拢了十几个。它们是整个中国农村的缩影,而中国农村的老人,占据了全国老年人的六成以上。
  但是,节俭与贫穷不意味着他们就必须被放弃。首先,针对经济状况堪忧的老人,众筹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模式;其次,在任何一个社会,忽视低收入人群的需求迟早都会酿成社会危机,这是不少地方政府早有认识的,而它们无疑将成为养老领域创业者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如果真有志进军这一行业,就应该留意到多地政府已推出“互联网+养老”模式。初创企业可以想办法与政府合作,说服政府买单或给予补贴,让当地老人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享受智能平台及产品。这里有个好消息:8月 1 日,内蒙古首个互联网+居家养老示范基地揭牌。揭牌现场,政府免费发放了 111 个一键通手机、36 个关护通设备、36 个智能生活提示终端和 200 多个生命绿手环。这是一线曙光,互联网创业者们应该抓住。
 
  理由二:我想介入这一市场并做硬件——尤其是智能硬件,但我面临以下两大大困难:一、老龄用品基础科学研究比较薄弱;二、市场混乱且缺乏行业标准,抄袭者遍地,企业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成立指数:8
  得分理由: 鉴于 90% 的老人都情缘选择居家养老,所以智能硬件,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传统硬件市场(譬如视听辅具市场、助行市场等)目前尚且缺乏功底厚实的技术研究班底,更别提新兴硬件市场了。何况在这个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硬件产品五花八门,但行业标准的出台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很有可能创业者在几经打磨才推出一款产品后,三天内就被抄袭者包围,然后惨死在后者的低价围攻下。
只需看看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界这些年的翻滚喧嚣,就明白这种担心的确不是多余的。
  正如百特调研咨询机构在《中国老龄用品市场研究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如欲最大限度地扭转上述局面,今后各地政府应该:一、在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吸引初创企业的加入并引导它们聚合成老龄用品产业集群,最后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推广等方面实现彼此合作;二、加快对老龄用品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建立完备的产品目录,并据此制定不同的指导、扶持和保护政策。
 
  理由三:我想介入这一市场并做交互类产品,譬如社娱 App。但是,很多老年人连智能手机都玩不转,所以,放弃不是更明智吗?
 
  成立指数:7
  得分理由:互联网创业者,尤其是社娱项目创业者,对目标用户的一个基本预设就是:他们能熟练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的智能产品。能达到这一目标的老人的确寥寥无几,而如果要从零开始培养这个用户群,又是许多创业者根本无力承担的。所以,在网络社交四通八达的时代,老人们被遗忘似乎挺顺理成章——尽管他们越来越孤独。
  我们不妨来算这样一笔账:截至 2015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 2.22 亿,刨去贫困及消费能力较弱的老人(保守估计这类老人占六成),这一群体就只剩下了 8000 多万。其中,能像年轻人一样自如使用各类智能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的老人恐怕不足 2000 万,且对智能产品的依赖程度普遍较低;剩下的 6000 多万,在这个网络四通八达的智能化社会明显处于边缘地带,如需为他们开发社娱产品,首先需要他们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甚至养成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等这一关过去后,还要“烦劳”子女手把手地教他们玩儿。坦白说,在这条路上能顺利坚持完全程的老人少之又少。
  自揭疮疤:笔者的妈妈今年刚拿到一部智能手机。在周围人的反复劝说下,老人家终于愿意学习微信,而教学任务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笔者身上。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老人家对这类新鲜玩意儿抱有很强的惶恐心理,生怕按错一个地方出什么乱子。与此同时,笔者自己也必须保持极大的耐心,一遍又一遍反复教,在最初阶段甚至需要隔几天重新教一遍,即便这样,一些很简单的指令老人家还是常常遗忘。两个月后,老人家终于学会,而笔者也长长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无疑,老年人的腿脚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互联网时代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情感需求很大程度上需要互联网来满足。据统计,我国每年约产生 7.6 万个失独家庭,目前全国共有失能半失能老人 4000 多万,至于空巢老人,那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特殊的老人很多都已无法与人正常交际,而互联网提供的社娱产品正好可以充当这方面的安慰剂。也就是说,社娱产品完全可以以独立产品或者附属产品的形式打入养老市场,在做推广时,创业者既可自行举办线下培训班,也可邀请社区基层政府机构合作,将老年人聚在一处,从零教起。老年用户群都有这样一个特性:一旦接受了某一产品,就不会轻易更换,同时还很容易带动周围的老年人。所以,如果你产品做得好,又能找到合适的推广方式,那还是有戏的。
 
  理由四:我想介入这一市场并且……,但是……。
 
  成立指数:未知
  中国的养老市场的确太特殊了。首先,历经过战乱、贫穷和文革时期的老人们,心理上普遍保守,怕折腾、怕犯错、怕花钱甚至怕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带着这种特殊的心理模式走完一生,许多需求将被深深埋没而根本无从发掘,一方面,这群老人本身很可能被现有及未来的养老市场放弃;另一方面,这种集体心态反过来将大大妨碍养老市场向精细化、规模化发展;其次,老人中的贫富差距十分惊人,且贫困比例居高不下,这有可能导致众多产品扎堆涌向相对富裕的老年人,这样的话,一来贫者将更无人问津,二来富裕端的市场可能出现竞争过热,最后有损于整个养老市场的健康发展;最后,中国养老市场需要强大的孝文化作为后盾,没有这个后盾,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现实情况是,孝道已经日渐式微,老人的幸福有时很难保障。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消费欲望会陷入低迷,从而加剧养老市场的停滞不前。
  综上,我们有理由认为:年轻的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创业者拒入养老市场,的确有其充分的理由。
  但这绝不意味着目前的普遍拒入会长期存在,更不意味着这是恒久的正确选择。
  创业是什么?是无中生有,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踩出路来。再过十年,七零后即将步入老年,他们将与五零后、六零后一同组成老龄产品用户的主力军,到了那时,整个养老市场要面对的对象将与今天大为不同——他们的心态将更为年轻,整体富裕程度会提高,对智能化产品的依赖也会增强。那时若想再打入,只怕整个市场早已是对手林立了。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今后十年是抢入中国养老市场的黄金十年。此外,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但凡老年人能安全、便利地使用的产品,必定也适合其他年龄层的使用者,有些甚至可被伤残人士、孕妇以及儿童顺利接受,所以,如果创业者能在老龄用品市场上崭露头角,那么其产品的销路绝对不会窄。
  文章的最后,笔者愿意与大家分享 Comet Labs 于今年六月发布的《中国养老环境扫描及智能养老需求研究报告》。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只能罗列如下内容:
 
  一、中美两国在养老领域的、初创公司的整体比较(Comet Labs 将这些公司分为护理类 、健康类、接入类、家居类和交互类)
 
 
  二、基于对中国现有养老环境的调查,Comet Labs 对未来中国养老业的五个预判
 
  (一)、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尊严的产品会很有市场
 
 
  (二)、在老人安全保护方面,“防摔”是今后的重点所在
 
 
  (三)、情感陪护类和心理辅助类产品会很有市场
 
 
  (四)、智能产品总体上将从“点状信息记录”向“连续监测管理”转变,从“短流程管理”向“长流程管理”转变
 
 
  (五)、针对行业而非个人的相关服务将会增加
 
 
  后记:按说文章写到这里可以结束了,可笔者仍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在动笔过程中,笔者分别采访了两个老年群体,一群是住在安置小区内的、真正的农村老人,一群是整天跟着笔者的妈妈“厮混”、天天把广场舞跳得出神入化的城市老人。在问到“舍不舍得花 1500 块买个智能手表”这一问题时,农村老人们普遍回答:“一年的生活费搭进去也不够”,而城市老人们则回答:“该花的钱坚决不心疼!跳起来唱起来,传递正能量!”两相对比,让人唏嘘。再想到安置小区上房后,有些老人很快陷入比以前更为孤独的状态,甚至在两年内,就有四位老人相继寻了短见……这一切都让人觉得:养老护老,爱老敬老,我们真的不能再等了。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