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萱:让医养真正融入居家养老,优质人才是关键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2017-06-09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大规模、社会化养老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但由于中国养老产业尚在起步阶段,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的缺乏,成为限制养老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应对巨大的专业服务人才缺口、让医养结合真正融入居家养老成为当下最为关心的问题。
  近日,新华网养老频道专访优护万家(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CEO段萱女士,从医养融合角度为业内带来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应用与发展的最新思考和实践心得。
  
  抓住医养结合,破解专业照护缺口
  
  2017年是段萱踏入养老行业的第七个年头,也是养老政策集中落地之年。段萱深刻体会到,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及产业链配套资源都还不完善。她坦言,如何预知养老产业的未来前景是创业者最为纠结的。“做养老事业需要情怀,但也绝不是简单的施舍与慈善。”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养老机构很难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到什么阶段才需要专业的养老服务?段萱认为,当人类身体机能出现退化、进入半失能失能状态时,就需要进入被科学管理的状态了。她从照顾父亲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当老人进入半失能状态,即便是专业医生也会有时感到无助。进入养老产业后她发现,发达国家的失能老人都是由经过特别训练的专业护理员照料,和专业护士不同。随着社区和居家养老体系的建立健全,机构养老将更多向护理型机构倾斜,与此同时对专业照护师的需求激增,中国养老产业人才匮乏的现象日益凸显。“养老是民生问题,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段萱说,之所以起名为“优护万家”,是想把优等的人才、优护的技能及优佳的服务带入到千家万户。“无论是国家政策导向还是老年人情感诉求,居家养老仍是中国当下及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通过打造专业的养老机构,提供品质养老服务,同时依托该机构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让专业的照护师走进千家万户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如此,优护万家采取轻资产运作,开启了以小型机构嵌入社区服务的新模式。
  
  试点医养小机构,嵌入社区服务千家万户
  
  2016年,优护万家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携手,以推进医养结合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为契机,倾力打造“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医养结合示范项目”。该项目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全科门诊和中医门诊,提供康复、理疗、推拿等特色服务。在“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区域共设养老床位80张,并配有康复区、助浴室等功能区域,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综合养老服务。专业护理人员可提供辐射周边3-5公里的社区上门服务,如生命体征测量、助浴助餐、医护访视等。
  在实践中段萱深深感到,医养结合急需具体、细化的服务标准,这其中包括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监管养老服务人才准入等方面。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日趋成熟,同时对养老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段萱带领下,优护万家培养出众多养老服务规范化的专业学员,为养老机构输送了一批合格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2016年,优护万家与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疗健康委员会联合发起“医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同年11月,“首届医养结合照护师培训”成功举办;2017年将以北京为中心,联合一些省市政府及合作企业共同推进“医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诸多努力,都为了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优质的养老服务。
  
  以人为本,既要专业更要情怀
  
  “一分情怀,一分慈悲,善有善报”。谈起从医疗跨界到养老行业的体会,段萱认为养老绝不是简单地购买服务,而是需要赋予老人真诚的爱和关怀。老人们不喜欢没有自主、失去尊严的照料,所以养老服务人员需要和老年人有更多互动,更悉心呵护,让老人在爱的包围下心情舒畅,这也让“养老”和“医疗”有所不同。据段萱介绍,优护万家培训照护师都要从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感知孝道,在服务中遵循孝道。
  段萱表示,照护工作应“以人为本”,通过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的照护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被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她谈到,应通过持续开展医养结合照护师培训,逐步树立起医养结合照护师的新职业形象,号召更多人加入医养结合照护师的行列,共同为服务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当谈到优护万家的未来规划时,段萱表示要稳扎稳打、修炼内功。未来将以客户需求为服务导向,依托社区小机构,辐射居家上门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并融入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内涵,真正实现将优质护理服务送入万户千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