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亿养老产业诱惑,保险公司低调购地建房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这究竟是一个微利甚至亏损的行业,还是一笔赚钱的大买卖?养老产业,在“老龄化趋势”闪耀光环与暗淡现状的映照之下,依旧雾里看花。我们发现,在近年来的“两会”上,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成为了一个“高频”提案。来自保险机构和地产公司代表委员们,为“社区养老”模式鼓与呼。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

    “养老”问题再度毫无悬念地成为两会热点。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来自国家老龄委的数据更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

    5万亿的养老需求,以及供给的巨大缺口,催生出规模空前的“银发产业”,足以让保险机构心向往之。而“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十二五”目标,更让保险机构的“造城大计”有的放矢。

    一位关注养老产业多年的寿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对保险机构而言,养老产业是目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最好的产业。

    保险界的“养老”提案

    “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将进一步加速。中国“人口红利”的“关窗期”也将不可避免的到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推算的“关窗期”,可能在2015年即将到来。

    按国际通行惯例,人口红利消失前十年就是养老产业起步发展的时期,因为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力供给与社会需求开始不匹配。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若果真如上述两位人士所料,早在2005年,我国的养老产业就应该起步了,但现实显然没有跟理论对接。

    或许正因为此,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了关于发展养老产业的提案。他们呼吁,在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应加大对老龄化因素的考量;发展养老产业,变“家庭养老”为“社区养老”、“市场养老”。

    “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建设必将成为支持老年人实现‘健康养老’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总裁杨超在其提交大会的提案中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社会养老资源已经处于全面匮乏的境地。

    从养老基金的储备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达到了1.3万亿元;从养老机构的数量来看,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从养老服务队伍来看,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

    有鉴于此。杨超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需要从整体出发,推动整个养老产业体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养老基金的储备环节,他建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业务,加快研发各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年金产品,着力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

    此外,在养老机构的建设环节,杨超建议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老年人养老需求差异,尽快研究并出台各类养老机构建设等级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起规范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监管体系,“由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保险机构延伸产业服务链条、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养生机构设施的相关办法和实施细则。”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也在一份关于养老社区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作单独投资类别管理,根据各类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资金管理能力和经营历史情况等,对该项投资比例实行差异化、弹性制管理。

    三公司造城记

    毋庸置疑,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希望获得长期稳定回报等特点,非常适合投身养老产业,因此,保险机构并不掩饰其对养老产业的青睐。

    2009年11月,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泰康人寿的第一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项目,这一创新项目被业界视为“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效应”。

    2010年3月,泰康内部举行了全资子公司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仪式,注册资本金22亿元,再次抢先成为保险业首家养老社区投资实体。6月,“泰康养老股权投资计划”获保监会批准试点,首个试点地拟选北京昌平区。

    有消息称,泰康投资40亿元购置了小汤山温泉乡的2000亩地,第一家泰康养老社区预计将于2013年至2014年建成。

    同年12月,合众人寿与湖北武汉蔡甸区政府合作,计划兴建“合众人寿健康社区”,预计投资80亿元,首期动工面积约700-800亩。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参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合众社区”项目征地已经完成,进入规划和设计阶段,争取在今年底前动工,首期工程可能需要2-3年完成。“希望赶在其他公司之前”,成为首个保险系养老社区。

    同时,中国人寿也在积极备战。有消息人士透露,为了进军养老产业,中国人寿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已经基本就绪,近期将会有大的动作,但该人士没有透露具体项目。

    杨超在参加两会时,向记者透露,中国人寿已就投资保障房项目与北京、重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广东、浙江、云南等地的洽谈也在进行中,但没有透露具体的投资规模和方式。

    前述关注养老产业的寿险公司人士则认为,上述五个省份中,或有中国人寿锁定的养老产业建设地。而未来,中国人寿计划打造一个有品牌的、连锁的、高品质的养老产业,辐射全国。

    争议盈利模式

    热衷养老产业的保险机构,对未来的盈利模式似乎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认为这是微利行业,也有人认为这毫无疑问是笔赚钱的买卖。

    一家寿险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非常需要取得政府的合作,如果公司计划和政府对地块的规划能够相吻合,政府用特殊规划用地的低价将土地出让给保险公司的话,这几乎就是稳赚不赔的项目,至少可以有土地收益作为基本保障。

    “但这需要接受5-10年不能转变经营项目,不能出售土地等的限制,还要等待政府的相关规划,这些都比较有难度。”该人士续称。

    但另外一家保险公司的人士却认为,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出让土地,最终还是应该以商业地产的方式获得土地,并进行商业化运作。

    他说,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模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养老产业的相关机构上市,用公众公司的方式管理养老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大。

    虽然上述两位人士对于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各执一词,尤其在获得土地的方式上有明显的分歧,但对未来养老社区的规划,他们描述了相似的情景——几乎都是建立一个大型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

    该人士评估这个产业盈利空间时认为,养老服务本身可能会有亏损,即使赚钱也是很有限的,但它的附加价值大,盈利空间大,且产业链非常长,上游是原有的保险产品,下游可延伸到几乎所有服务体系,再加上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和物流供给,相信盈利空间会很可观。

    此外,保险公司有长期资金,又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和机构网络,如果未来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发行以服务承诺为保障,而非提供现金保障的新型保险产品,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