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该咋规划,方能退休后月入五千?
作者:   来源: 证券时报  2017-07-28

  “我的养老金够退休后的生活吗?”当发现离退休有30年时,30岁的北京IT男刘林(化名)开始忧虑了。他不知道自己退休后到底需要多少钱,未来养老金缺口有多大,以及该如何规划养老?
  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3亿人,与此同时,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人迈入老年行列。越来越多的人将面临刘林式困扰。多位养老保险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养老规划应综合社保、商业保险、银行养老型理财产品等多种手段,且越早规划越好。
  一位社保专家给出了最低养老金标准:高于当地低保标准10%。今年一季度,全国城市平均低保标准506.9元,低保标准最高的北京为每人每月900元。以此计算,一名退休老人最低需要557.59元养老金;如果在消费较高的北京,每月最低需要990元养老金,每年需要11880元。
  以低保为标准显然很难满足有质量的养老生活——虽然工作应酬少了,养育子女担子轻了,但旅游、照护、医疗等费用开支会大幅增加。根据中资协-生命资产中国养老成本指数数据,过去16年,我国CPI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8%,而同期居民养老成本指数复合增长率达3.9%,高于CPI增长。
  第二种方式是看养老金替代率,这也是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替代率是衡量养老生活是否舒适的关键指标,即劳动者退休后每年收入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替代率下降,意味着保障水平相应下降。
  平安养老保险年金总监李连仁认为,替代率比例的确定与各个国家、每个人收入水平以及各人对退休生活的规划相关。收入越低替代率须越高,收入越高替代率可相应下调。具体到每个人需要多少养老金,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一般而言,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明显下降。
  以中等收入为例,假设刘林每月税后收入1万元,没有企业年金,60岁退休,寿命为80岁。如果他希望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达50%,即每月收入相当于现在的5000元(每年6万元)。该如何进行养老规划?
  不考虑社会变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果按CPI指数每年2.5%的复合增长率计算,那么刘林60岁退休当年需要养老金12.59万元,才能相当于现在每年6万元的购买力,至80岁需养老金342万元。如果按照过去16年养老成本复合增长率3.9%来计算,那么至80岁所需养老金为598万元。

  598万养老金如何筹集 598万元养老金如何实现?

  一种方式是今年一次性存下126万元,保证每年3.9%复利增长。但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一次性投入大,且没有考虑社会发展综合因素,现实中任何一点数据变动都会影响整体养老规划。
  南开大学卫生与医疗保障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要达到较好的养老水平,不能仅靠一种养老方式,应该综合社保、商业保险、银行养老型理财产品等多种手段,且养老规划应趁早。
  第一步是通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社保特点是广覆盖,但只能保基本,仅靠社保很难维持更舒适的养老生活。例如,2016年度北京市职工每月平均工资为7706元,企退休人员平均基本养老金为每月3573元,替代率为46%。与刘林5000元目标退休金差距1427元,如果考虑每年3.9%的养老成本复合增长率,60岁时相差约4434元。考虑到目前我国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增幅已由2015年以前的10%降至2017年的5.5%左右,预期基本养老保险未来替代率上升的空间有限。
  第二步是通过企业年金来实现。企业年金被称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但需要企业设立,个人难以直接参与。今年一季度,中国仅有7.7万家企业的2326.09万人参与企业年金计划。
  第三步则是通过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来实现,例如终身养老年金计划。根据某保险公司一款终身年金产品测算,如果刘林今年开始年交保费5万元,缴费10年,从60周岁起每年可领取2.68万元(每月约2237元),直至终老。
  李连仁认为,商业年金保险的优势在于可以终身领取。随着医疗技术改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只有保险公司设计终身领取的年金产品才能覆盖这种长寿风险。有人认为自己投资可以达到比终身年金更高的收益率,但这并不能解决长寿风险。而且,较高的投资收益也伴随更大的风险,对退休生活的品质会有较大影响。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朱铭来表示,养老问题最重要的两项开支是照护费用和医疗费用。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重大疾病风险有时会比养老问题更先到来,但这个问题却常常被忽视。重疾险应该早买,60岁以上人群重大疾病保险不仅少,保费也相当高。
  朱铭来建议,个人应该构建多维度的养老保障来源。除了上述办法,还可通过其他投资方式,作为广义的第三支柱,为养老做准备。例如可以购买银行理财等稳定收益类产品,空余房产的租金也是一个退休收入来源,股票投资只能作为有限的补充。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