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养老模式变革,保证老人安度晚年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案据]2009年6月,我国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从各地对“十二五”发展的具体规划中,人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例如,天津市计划到2012年,八成老人白天可以在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与邻居们聊天娱乐,解决一日三餐……

    不过,实践表明,网络的构建将困难重重。2010年3月,北京市成立的首家老年日托所——石景山苹果园街道老年日托所在开业3年后宣布停办。有关负责人说,日托所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自开办以来一直在赔钱,资金压力是停办的主要原因。

    有关专家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机构养老的费用大,适合中产家庭,不适合一般老人养老。而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内养老,是今后中国人95%养老的选择。但是这种养老模式实施的前提是社区各种配套服务发展的成熟和完善。目前来说,中国社区组织发育还不够完整,资源动员不足。

    [方案]1、借鉴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模式。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这也是国际跟踪研究发现最人道的养老方式。由于欧美、日本这些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普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相关配套体制,并在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2、建设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补充,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

    老龄人问题,本质是社会问题。老龄人的妥善解决已经不是家庭成员的单一和独立责任,而是以政府为第一责任人的各方关照解决的问题,社会养老机制要跟上时代的变迁,职工工资提高与带薪休假的社会立法要跟上,社会要尽量解决两代人分居的客观障碍,老年人的话语权要与老年人人口要相适应。

    为了完善养老网络,要将机构养老事业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落实到区、街道两级组织每年的工作规划中,要像规划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一样,今后住宅小区规划必须包括老年服务设施。另外,要尽快加大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

    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培育社区福利机构,建立社区食堂和配备社区医院,为居家养老打造量身定做的服务。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应在政策上对独生子女家庭“敬老”提供相应的便利。

    3、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企业在社会养老中发挥积极作用。青岛港始终履行“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始终把离退休老同志视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坚持“老人安,港口安;老人好,港口好”、“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服好务,共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20多年来年年坚持为老同志“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生日送蛋糕、节日送物品、查体送健康;坚持请老同志定期来港,共商港口改革发展大计;坚持每年举办老年人运动会、老人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坚持“五必访”工作制度(患病住院必访、孤寡老人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特殊困难必访、异地安置必访),每月走访慰问老同志。20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成果,在为职工长工资的同时,宁肯在职职工少长点,也要年年为老同志增加敬老补贴、福寿补贴。全港上上下下形成了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港口成为了亲情浓浓的和谐大家庭。
(来源:青岛新闻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