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夕阳生活更精彩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2016-07-29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从出行、看病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地方让老年人感到不够便利。本期“大家谈”,我们摘编了3位读者来稿,探讨如何消除服务短板,让老年生活更舒心。
  让老年人生活更便利,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还应包括对老年人友好的公共环境,比如地铁能否设立老年人车厢、公共场所能否有老年人通道,等等。这都需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下期话题,我们将讨论:树立尊老的环境,制度应该如何发力?欢迎读者各抒己见。
 
  药片难切让人愁 福建建瓯 林益清
 
  我患有高血压,对药物也敏感,每次只能服用常规药片的1/4。戴着老花镜用刀片切药,常常大小不均,药片掉到地上也不易找到;字号小、术语多,看药品说明书时还要加放大镜。这些烦恼让老年人深感“刻骨铭心”。
  实际上,不少老人去医院就诊,都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麻烦”。如B超检查,由于医生少说一句“憋尿”,有的老人以为把尿排干净,检查才看得更清楚,白白在医院多待两个小时。再如由于医务人员交代不够清楚,有的老人把干燥剂当药吃,把外用药口服。类似事情有很多,以至于出现啼笑皆非的险情。
  眼拙、耳背、行动不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生活中需要针对性更强的人性化服务。组织志愿者为老人解疑释惑,开设专门窗口加强导诊问询等,都是医院能办到且能做好的。毕竟,让老人在诊疗时更踏实、更安心,才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本意。
 
  打车别成烦心事 北京海淀 于保月
 
  有一次在楼道里遇到年近七旬的赵大妈,她不停地念叨着“打车太难了”。原来,她搭了儿子上班的顺风车去医院开药,因为没有到家的直达公交车,又碰巧下雨,等了40分钟都没打到车,最后只能让家人来接。问她为何不用打车软件,老人说操作麻烦,搞不定。
  老年人是公共交通服务的重点对象。调查显示,公交车是老年人出行的首选,只有约10%的人平时会打车。频繁换乘、大量步行、招手打不到车,是他们日常出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些老人甚至因此放弃了出行。而即便打到车了,多数老人也并不习惯用手机支付。
  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是社会的共同责任。除了根据老年人的出行习惯推出公交专线,给他们发放一定的交通津贴外,网约车平台也可以有所作为,如放大打车软件文字,多开发易操作的一键叫车、语音叫车、电话叫车功能等。丰富了交通选择,打车不再烦心,老年人才能出行无忧。
 
  看准需求补空白 浙江桐乡 庄永明
 
  我们村的老人,有到镇上喝早茶的习惯。因为住得远,有些老人常常摸黑出门,无论走路、开电瓶车,还是坐车,都存在安全隐患。前年底,附近10多个村纷纷利用村委会的空余房间,办起了公益性质的农村茶馆,为本村老人免费提供茶水。上级有补助、村里提供志愿服务,农村茶馆慢慢发展成了广受欢迎的养老服务项目。
  近年来,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改善了养老条件,优化了服务环境。然而,由于事前摸底调研工作的扎实程度各异,养老工程虽建起来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门庭若市、一座难求,老人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有的门可罗雀、桌椅落尘,面临着资源闲置的尴尬。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的情况并存。
  尊老爱老,关键要让老人“买账”。坚持精准发力,抓到“老有所需”的点上,摸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解决其所思、所想、所盼,就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