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半失能老人有“刚需” 养老机构走向“护理型”
作者:   来源: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16-09-21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6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上,养老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谈到机构养老的发展时表示,养老机构下一步应下力气多收失能半失能老人,由此满足市场需求,这与时下不少老人“动不了了就住养老院”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现在还能动,自己照顾自己。等我动不了了,我也不用儿女,我就拿着退休金住养老院。”76岁的李沧区居民王秀珍告诉记者。王秀珍的老伴三年前去世,如今老人一个人居住,身体硬朗,平日里喜欢下楼和邻居聊天。问起养老有什么想法,王秀珍的话引起了邻居们的纷纷赞同。王秀珍的想法具有一定代表性。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个体家庭“倒金字塔”结构的模式,机构养老正不可避免地成为许多人的养老选择。 
  岛城机构养老已经发展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早期,由于考虑工资、地价等因素,收住健康老人、远离市区建公寓等是发展思路。但是,需求高和入住率不高,总是悖论式的存在。什么样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发展的方向是“大而全”还是“小而专”成为值得养老机构经营者考虑的问题。日前,记者走访了养老机构,在行业人士看来,“精准定位、满足需求、重视人才”将是机构生存的关键。 
 
  老年人心态和需求的“博弈”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银色浪潮”给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商机。但是,“未富先老”的国情,也让整个养老市场缺少“兴奋点”。岛城一位业内人士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除了保健品,老年群体很少对养老产品趋之若鹜。如今,养老市场呈现出的便是 “市场巨大”与“买者寥寥”的强烈对比。 
  在养老市场中,养老机构当属其中系统且较早存在的养老产业。市南区乐万家老年公寓总院长宋庆辉是岛城最早做养老机构的一批人。她回忆,2000年机构开门营业,不明白如何做好,只能摸索。 
  记者了解到,岛城养老机构起步时,一些养老机构因为没有专业护理员或者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或拒绝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只收住自理老人。考虑租金等成本,养老机构往往离市区较远。而事实证明,这些出于“成本”而非需求的考量,难以形成市场吸引力。 
  当下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老年人群体,基本上是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三十、四十年代的一批人,这批老年群体的心理特点是尽量不花钱、不给儿女添负担,最好还能够帮助儿女一把。“不享乐”的老年人,不会花钱在舒适型养老上。 
  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养老机构有“刚需”。“成立机构后,一直有人跟我打听能不能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这些老人自己无法照顾自己,家人又没有时间,只能转而找养老机构。”宋庆辉告诉记者,随着打听的人越来越多,她又在济南路开了一间专门收住失能老人的分院,很快就住满了。如今,宋庆辉经营的机构共收住350位老人,近八成为失能和高龄老人。 
 
  “护理型”养老床位和机构增加 
 
  “人老则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 3500万。“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仅是家庭一般的照料,更需要的是对慢性病、失能和失智状态的管理。”市养老协会会长杨乃发告诉记者,养护型、护理型是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岛城,护理型床位最集中的便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根据市民政局数字,我市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共有1.67万张。青岛福山老年公寓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专门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失能老人群体由专业机构开展照料是趋势。尤其是医养结合模式,不但能提供专业的照料,而且医生为老人进行慢性病的日常诊疗,对于延缓老人身体机能衰退有着明显效果。 
  杨乃发任院长的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同时收住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入住的失能老人大约占总入住率六成以上。杨乃发说,随着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建立健全,机构养老床位将更多向护理型倾斜。 
  “我们是‘逼着’形成了特色。”市北区福寿星老年护理院院长马岩洁所说的特色,便是专门收住失能老人的护理型养老机构。马岩洁说,自己经营的养老机构小型化、靠近社区,开始的时候收住的大多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自理老人不喜欢这样的环境,慢慢地,形成了只收住失能老人的特色。 
  其实,马岩洁所叙述的,正是如今养老机构小型化、专业化的发展特点。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董新民告诉记者,下一步,将通过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养护型、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着力解决各类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