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饭桌”解决“空巢老人”吃饭难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1个云南人里就有一位老人(60岁以上),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直视的尴尬现状,对于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而言,吃饭已经成了一件不小的麻烦事。而昆明市官渡区的东华路社区办起了“老年饭桌”,让许多老人吃上了可口的饭菜。半年来,得到不少社区居民的认可。

  “老年饭桌”真为空巢老人们带来了方便与实惠吗?这种零利润的运营模式能否推广开来惠及更多空巢老人?推广中又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呢?

  四菜一汤只要3元

  昆明市官渡区东华路社区,84岁的武兰英老人从街边一栋6层楼上慢慢走下来,微风吹起耳畔的一缕白发。

  每天中午11点,她都会带着碗,拿着蓝色的饭卡,与社区里的几位老姐妹一起到小区中心的“老年食堂”吃饭,“今天有麻婆豆腐、红烧肉、鸡片莴笋、青椒炒番茄、排骨南瓜汤。”看着食堂门口小黑板上公布的菜色,她说,自己一个人住,买菜做饭实在麻烦,能在“老年食堂”和其他老人一起用餐,感觉饭菜更香。

  东华路社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1.3万余住户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37人,占人口总数的两成多,“空巢老人”50多名,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为解决社区老人的吃饭难题,自去年12月起,东华路社区尝试向小区内60岁以上、持有本地户口的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每顿饭至少有两荤两素一汤,仅售3元。

  每天服务70位老人

  这个小食堂设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院落中,院里种植着高高矮矮的植物,高的枇杷树亭亭如盖,矮的栀子花绿意盎然,六七张桌椅干净整齐。中午11点30分,“老年食堂”的6张桌子都已满员,用餐区显得十分热闹。

  用餐的老人们赞不绝口,都说饭菜味道好、干净又便宜,环境不错,服务热情,而在墙上挂着的多封感谢信更说明了这项服务深得人心。

  据统计,小食堂开办半年来,每天为近70位老人解决了吃饭问题。

  “其实这不是昆明第一家‘老年饭桌’,但能维持半年时间,而且经营得这么好,真是值得推广与借鉴。”在昆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徐丽萍看来,要成功推广“老年饭桌”,首先得解决3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使其成为一项长效机制,保证食堂不会因经费问题半途而废;二是得严格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让老人吃上干净、放心饭;三是要合理膳食结构。“其实,老人的食量都不大,吃得好比吃得饱更重要,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配备一定的营养师,搭配菜色,合理调整老年人的膳食结构。”

  “基层政府机构职能有限,长期以往,必会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云南省政协委员和宣常年关注养老工作,他认为,如完全由社区来承担老年饭桌服务并不现实,长期下去难以维系。

  和宣说,办老年饭桌最终还是应该走上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由政府出台统一的扶持政策,给予专项资金进行补贴,具体服务由企业来做。“建议昆明政府找到一家大型餐饮公司,将所有社区的老年人的饭承包起来,规模大、效益好了,成本也低了,质量好,能让老年人得到最大的实惠。”

  记者在部分小区居民中进行了随访,大部分人表示支持推广“老年饭桌”,但也有一部分人提出疑义——很多小区居民是来自外地的“新昆明人”,现在仍然没拿到昆明户口,而这一部分人的父母尽管也住在东华路社区中,却无法享受到同样的优惠政策。

  居民刘女士抱怨说,因为户口不在小区里,因此她的母亲没“资格”去办理饭卡,每天看着老姐妹开开心心地去吃饭,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针对这种情况,老龄问题专家张志康建议,社区应该转变思路,让“老年饭桌”服务面向小区中所有老年人,非本地户口者也可享受到同等服务,考虑到社区无法承担如此之巨的开支,那么外地户口者可以按成本价支付;又或是街道可直接签约辖区内的餐馆,将其变为服务商,以低利润的形式经营。

  变--每日菜色不重样

  厨房不大,3位“大厨”正忙着准备,为了保证食物新鲜可口,食堂从不煮“大锅菜”,总是小锅烹炒,每次只烹炒15人次的菜量。

  “大厨”马淑惠说,因为老年人的膳食要求比较特殊,因此他们从选择食材到烹饪都需格外细心,每周都会根据市面上的时鲜果蔬情况,编制菜谱,保证每天都不重样,“只选最新鲜的蔬菜、不用动物内脏、忌‘易发病菜’、少盐少糖忌辛辣。”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除了米饭外,主食还有小米粥和绿豆粥两种选择,干稀搭配。

  鲜--不用再吃剩菜了

  管秀英老人今年82岁,5年前老伴去世了,3个孩子工作很忙,只有周末时才能回家陪伴她。像她这样的独居老人,吃饭成了一件烦心事,一大早去买菜,洗洗弄弄,到了中午人都累了,根本就没胃口吃饭,所以经常周末时,儿女回来时给她好好做点菜,然后她一直舍不得扔,连吃剩菜好几天。“闹肚子的时候也是有的。”但现在,周一至周五,一日三餐都可以在这里吃,顿顿新鲜,她再也不用吃剩菜了。

  廉--不到成本的一半

  在物价飞涨的当下,每顿饭3元的预算够吃什么?据东华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玲透露,老人们每顿3元连成本的一半都不到,全靠社区财政贴补。“每人每顿饭的实际成本不低于6元;每个月最少要贴补5000元左右。”

  “知道这食堂经营不易,蔬菜直销点经常无偿送给我们很多新鲜蔬菜,附近超市也是让我们用最低价拿菜。”陈役安大姐负责采购食材、调料。采访中,她一直在感谢“帮大忙”的慷慨者,最让她感动的是,小区里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好的老人,会把儿女单位发的油米面菜“偷偷”送到食堂,他们说希望这食堂能一直开下去,帮助更多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