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的养老风险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失独”家庭,是指失去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者家庭,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失独者”长期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承受着极大的精神折磨,经常躲避着世俗人伦。他们的余生何处取暖,何解伤痛,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命题。

  每一个“失独”家庭都曾经拥有过相似的幸福,子女绕膝,其乐融融。然而,车祸、疾病、灾难以及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却残酷地夺走了这些幸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哀伤愈加凝重。毕竟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无可替代。更何况“失独者”多会因为超过适龄生育年龄,逐渐丧失再生育能力。孩子一旦出事,带来的亲情伦理断裂,往往永远无法弥合。

  “白天的时候,他总是西装革履,体面地工作,可是晚上回到家里,他又成了另外一个人,整夜抱着孩子的骨灰盒哭泣入睡,口中呢喃着‘孩子,让爸爸抱抱你’,他就这样睡在地板上将近8年。”这个男人的生命形态,就是“失独者”的表征。这也让我想起了迟子建那篇著名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对那些“失独者”而言,他们的白天往往就像小说中说的那样“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以“失独者”的苦难作为一把钥匙,打开这个时代一扇扇深锁的家庭之门,面对那些浓得化不开的苍凉与沉痛,需要社会释放出大善大美来进行心灵治疗,需要国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传递温暖。每一种痛苦与灾难,都有其值得反思的来处。

  独生子女出现伤病残亡,这种社会风险本身可能很难避免。但是,这种风险导致的家庭结构缺损与亲情伦理危机,原本可以不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三角形状的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本身支点太过集中聚焦,“失独”现象一旦出现,就会造成家庭整体的结构性瓦解。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亲情伦理,已植入无数人灵魂深处。代际关系就是家庭伦理的一条最重要主线,对上赡养老人,对下抚育子女,这绝不简单是一种所谓的责任。

  今天人们已经面临着自己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舅舅姑姑的情况,而“失独者”更是直接失去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伦理纽带。当爸爸永远失去了女儿这件贴心的小棉袄,当妈妈永远没有了儿子这个彼此心疼的小靠山时,由此带来的亲情危机,实际上标志着曾经相对完备的中国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在面临瓦解。

  值得强调的是,“银发狂潮”已经汹汹来袭,但中国式养老仍然面临着太多问题。此前就有统计发现,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估计达到1.5亿。这本身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养老风险”。而“失独”家庭的出现,表明唯一的养老责任主体也失去了,社会必需的养老资源就更少了。如果说“独子老龄化”是一部分人的隐痛,那么“无后老龄化”就足以成为一部分人的灾难了。当前,不仅需要重建一个完善的现代家庭伦理体系,更需要对养老制度体系进行配套建设,才能让“失独”家庭走出伦理困境与养老风险。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