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三):民营养老院难办,怎么办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在已经超过1.85亿。养老需求在逐渐增加,但一些地方养老院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也有很多人说养老院特别难办,难题到底出在哪里?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评论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入不敷出,部分民营养老院经营步履维艰,我们该为民营养老院做些什么?

  76岁的喜欢轮滑的刘翼鹰老人为他的老母亲,96岁高龄的老人寻找养老院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按说76岁、96岁的这两位老人都应该是在养老院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状况?这两位老人退休之后的月收入一共是600块钱。而整个江西赣州,也就是两位老人的家乡,最便宜的养老院也要一个月900块钱,也就是说两位老人收入加在一块还不够供养一个老人进养老院的,但整个江西赣州很多的养老院空置率挺高的,没有人来住。一方面是想住进养老院的人住不进养老院;另一方面却是养老院有床位没有人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冰火两重天的情况?问题出在了哪里?

  杨燕绥:我们最需要的是官办民营的养老院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这是个结构性的问题,建设养老院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叫官办官营,就是政府办政府管;第二种叫政府办民营;第三种叫民办民营。第一种类型管的是穷人,以上这两位老人应该住到这种政府办政府管的养老院里去。但是在中国,这种还比较少,尤其是它主要针对鳏寡孤独,所以在当地,可能这两个老人还不够鳏寡孤独,这种养老院比较少,而且有资格审查,服务也相对差。第三种当然是富人的了,民办民营,有钱你去买高档服务。

  实际上,真正养老院最需要大量的还是中间这部分,就是官办民营,政府跟非政府合作。合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用地皮,政府盖养老院,然后请专业的养老经营集团,像现在的物业集团,它来经营养老事业。第二种是给你地皮,你自己办可以有点税收优惠,甚至有点补贴,那你就自己办自己营,政府来帮助你,当然这是小规模的。最好的还是政府占地皮盖养老院,我们的土地是国有的,因为老龄化了,所以就拿出一些土地来让政府盖养老院,聘请专业的养老经营集团,这是大头。

  张鸿:大部分老人接受不了民营养老院的价格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很多人会关心,说为什么刘大爷的退休金也没有什么,因为他原来是一个民间的轮滑爱好者,年轻的时候靠轮滑挣一些钱,基本上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现在只能靠低保,所以两个人才600块钱,但是他滑着轮滑去找的绝大多数是民营养老院,民营养老院不可能长期低于成本的给你,这样,在价格上就没法谈得拢,就这个案例是不可能有一个妥协的办法的,所以现在这个问题非常纠结。那么有没有可能让他以房养老?很不幸,这两位老人住在廉租房里,所以他的房子也不能以资产的方式变成养老的一个资产。

  上海:王林珠是上海浦东沈庄绿园养老院的院长,每天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养老院处理日常工作,她还要兼做护理工的工作照料老人,她当过医生,还能给老人看病,当前,最让她心烦的是这家成立了10多年的养老院,成否还能撑下去。

  王林珠(上海沈庄绿园养老院院长):每个月要亏损七八千块。

  记者:现在有政府补贴吗?

  王林珠:没有,政府没有补贴呀。所以我们要开不下去了呀,真的。我去年工资自己拿1600。

  记者调查,在上海浦东65家民营的养老院的空置率超过30%。大部分民营养老院都处于维持经营或微利的状态。

  深圳:叶志良是深圳南山区一家民办养老院的经理,他正在为自己养老院的一辆已经跑了11年的汽车犯愁。

  叶志良(深圳市敬夕阳颐养院院长):现在这个车已经用了十一年不能再用了,包括开办到现在,我们院很多设施都是一样的。到十年都是要更替的。

  杭州:她叫李青,曾经是一名出租车司机,2004年她半路转行,租用了小区的几间房,开起了一家民办养老院,不过现实远比她想象得艰难。2006年,在杭州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李青的爱心之家接管了两栋三层楼高的敬老院,同时,两栋楼的租金也被优惠到五万元一年。

  李青(杭州市别墅区爱心老年之家院长):到了这以后,这个房租给我非常便宜,所以说我非常有信心。

  陈国民(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实行一次性床位,新增床位进行补贴,和你这个机构运行了以后,进行运行补贴,两项补贴。如果说是每一年你这个民办养老机构,我们增加的床位数是3000张的话,补贴的额度每年是在四千万左右。

  杨燕绥:将来越来越多的老人都会进养老院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这样一个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又在迅速的老龄化,所以将来养老大量需要的还是民营养老院。现在人们对养老院的需求好像不是特别大,就是4%的人愿意进养老院,是因为现在还有孩子回家看看,还能买得起小时工的服务,还有老伴,所以这个居家还是个家,当这三个条件没有了,那这个家就是黑洞了。所以在这时候,实际上40%以上的人都会进养老院。

  如果以后没有孩子回家看看了,老伴又没有了,小时工又买不起了,那还是家吗?所以我们以后会从4%到40%,甚至50%,60%,70%的人需要进养老院。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养老院的发展是非常大的一块。现在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国家现在还缺乏养老服务设施,养老产业的整体规划,所以民营养老院到底怎么用地,到底怎么税收?政府到底要不要补贴他们?我们在这个方面缺乏规划。如果有了规划,城市一块土地做养老事业,即使小产权归公以后也做养老事业,或者从个人产权里把它赎买过来,要给办养老院的人一个定心丸;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服务,老年的餐饮、服务、私人医生、护工等等这些服务,如果都是个体提供,那么成本会非常的高,如果国家面对老龄化,有老年服务产业链条,那么这样的养老院办起来的成本也会降低,所以关键的两个问题是,缺乏规划,服务昂贵。

  张鸿:地方政府规划养老院的意愿并不强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规划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接触了很多地方的民营养老院的院长,基本上都反映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多数用的都是集体土地,因为集体土地便宜,原来都在城外面,或者在城中村的地方,但随着城镇化进度的越来越快,很多地方开始拆迁,一拆迁,他拿到的补偿就很少。所以他要继续想做的话,就得继续往远的地方搬,因为继续在这个地方用更贵的钱来租房子,这个成本就受不了。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包括人工成本,养老院现在请护理工非常难,因为护理工其实比普通家政人员的技术水平高,所以他的收入水平要比那些人高,但是这个成本民营养老院很难支付。

  此外,在政府的意愿上,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养老院的意愿并不强。关于规划的内生的主动性,地方政府太弱了,因为我那块地本来是可以拍卖出去盖商品房的,那是带来收入的,带来GDP的,但是我免费给你,我不仅要少了这个收入,我还要持续地不断地给你养老的补贴,这从现在的政绩考核体系上来说,地方政府官员的主动性显然是要弱于我直接把这块地拿出去拍卖。

  我国民营养老院的发展方向在哪儿?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杨燕绥:急功暴利的公司绝对不能进入养老行业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在美国,最漂亮,整齐的公寓,而且在城市里非常好的位置,因为上车,买东西都比较方便,而不是把老人都弄到山沟里去,因为那土地便宜,不是的,这些地方都是老年公寓,这样的土地是政府的,甚至公寓也是政府盖的,但是经营老年服务事业却是民营的专业集团,而这些民营专业集团等于是老年服务采购的龙头,因为他们为老年人进行同质化的采购,所以他们就可以对打造服务链条,比如生产早餐、晚餐以及医生服务等等都可以团购,这样大家就形成一个老年服务链条,这是一种最好的模式。

  在瑞典,瑞典的义工是一种时间银行,香港也是这样,叫时间银行。瑞典的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下了课就到那个社区去了,然后用可视镜头跟老人对话,俩小时对话四个,然后老年人有什么需求记下来,最后把记录交给社区,他们是不收费的,那么为什么坚持这么干?他会说国家有纪录,我今天做了,明天就有人为我服务,所以这是一种时间银行。

  其实还有很多专业化服务,这些专业化服务应该形成专业的老年服务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可以由老年公寓、保险公司,像日本的信托银行来集体团购形成,所以这里面两块非常关键,就是地皮。老年公寓这些固定资产是政府的,但经营是专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或者养老服务管理公司,但是经营养老服务事业一律是微利的,因为税收可能是减免的。

  两种,一种是非盈利的,就是把成本收回来;一种是盈利的,但是应该是微利的,政府有一定的让税,急功暴利的公司进入养老事业是绝对不可以的。什么样的公司会进入这样的微利市场呢?首先看它有没有养老服务的专业性,然后它有没有能力去团购各种养老服务,把这个链条打造起来,最后让人感觉到什么呢?就是政府放心,老人买得起,老人满意,然后公司微利也能经营下去,这三方都满意这事就可以了。企业是要逐利的,但是这个利有暴利和微利。这样一个老年服务它有准公共品的价值,所以只能是微利的,急功暴利是绝对不要让他进来的,因为进来以后会造成政府不放心,老百姓不满意。

  张鸿:民营养老院 梦想很难照进现实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中国这些民营养老院其实都是微利的,很多都不盈利,比如江西的那个养老院,其实从09年到现在,他砸了600多万在里面了,到现在还没看到利,连微利都没看到。所以在这个时候,政府要用自己的努力,让企业减少一些成本,不管你是提供土地,提供房子,还是减免税等等,让企业的成本降下来,盈利的可能就会增加。我们是有政策的,但是现在据我接触的这些养老院的园长,院长,他们反应的情况是,政策很难照进现实。

  比如民政部门出的政策,养老院跟收电费的人来说,电费应该减免,但他说我们电力归发改委管,民政部门的政策我不执行,所以这些政策很难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来。有一个市里的09年城市污水处理收费的改革方案写到,大中小学公立医疗,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敬老院等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免征污水处理费,然后这些养老院就不行,因为必须得是事业单位,民营养老院就不能减免,但是你知道养老院在用水和污水的份额是多少吗?这几乎占到了支出的6%,因为老年人要不停的洗洗涮涮,所以这个成本就是很大的成本,但是因为歧视性的政策,所以民营养老院享受不了。

  陈章明:在香港 养老的钱很大一部分由政府提供

  (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全港大概有的安老院私人和公立的大概是700多所,私人的大概500多所,政府的200多所,在私人(安老院)里头的老人,大概是6成左右,所以香港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养老院大部分的,有超过6成的老人,是住进私人的安老院去。但是另外一个方面看养老的钱从哪里来?很大的部分是从政府来的,虽然说政府补贴津贴的机构,大概是200多所,但是500多所私人(养老)机构里头,其实大概是有4成多是有政府的补贴的。所以就算是住在私人老人院的老人,他们每个月政府都要给钱补助。

  张鸿:要减少民营养老院的负担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现在呼吁的就是什么?就是既然政府明白了,要用我们的努力来减少这些民营养老院的负担,让他们争取有微利,哪怕是微利,我们要让这些政策真的是具体可行的政策。

  杨燕绥:我们的养老政策太空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的政策都有,但是太空,所以需要配套,但是关于配套,我们政府也要做一点进步,就是多龙制水,信息辅导。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