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八):留守老人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继续我们的话题,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昨天我们关注了黑龙江农村养老的事,当初统一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村民,现在有的每月只能拿到三毛钱的养老金,70多岁的村民还得依靠打工渡日,为什么会有每月领三毛钱的怪现象,对此我们将继续跟踪报道。今天我们到湖南去看一下,2011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湖南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9.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1个百分点。而在湖南农村,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就达到1200万人,相当一部分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那么这些留守老人又如何养老呢?

  中午十一点,71岁的吴谭寿挑着担子进了家门。八月的湖南,天气格外炎热,吴谭寿的衣裳也被汗水湿透了。他从清晨四点钟起床,到现在整整忙了一个上午。

  吴爷爷:辛苦,这个很辛苦,满身大汗,辛苦。不做的话,你怕没有饭吃。

  没有任何人能帮上忙,一切只能自己一个人忙碌。 吴谭寿家住在湖南凤凰县吉信村,他和老伴儿龙梅英有三个儿子,但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已经有十几年了,老两口带着三个孙女和一个孙子在家,这个典型的留守家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重复着。

  吉信村属于半山区,全村一共有340户人家,两千多口人,村里人多地少,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人就外出务工,现在75%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村里的绝大多数老人都像吴谭寿家一样,带着晚辈在家留守。吴谭寿家现在三亩水田,一年忙到头,也就是勉强保证吃上饭。孩子们在外打工钱也不好挣,一年加在一起能给两位老人至多两三千块钱,一年到头的日常开销都靠这点钱来维持。

  吴爷爷:现在七十二,到七十五六岁我要做的还是要做,做得多少做多少。

  为了多点收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吴谭寿几乎天天忙在地里,家里集市很近,但为了省钱,老两口从来不给自己买水果,一个月最多吃一次肉。

  吴爷爷:如果我们想吃肉,但经济比较紧张的话,我就算了,吃小菜就算了,可以吃也可以不吃的时候就不吃。可以买,也可以不买就不买。

  记者:那你们想吃肉吗?

  吴爷爷:想吃,想吃那经济也得一样跟上。有就想,没有也可以一样过。

  儿子们不在身边,三个孙女已经上到小学和幼儿园,学校附近车辆很多,日常接送都是由吴谭寿来负责。大孙女已经上了小学,吴谭寿和老伴根本辅导不了,看着孙女们学习成绩上不去,老两口也很无奈。日子过得再艰难,吴谭寿和老伴精打细算也能熬得过来。但三年前,老伴龙梅英一不小心从二楼摔了下来,让这个留守家庭陷入了困境。

  画外音:就摔在这里,头就在这里 

  龙奶奶:觉得好怕,怕得很。

  记者:怕什么?

  龙奶奶:怕死。

  龙梅英摔下的时候,吴谭寿正在田里干农活,只有孙女吴美欣在家,当时的她也只有三岁。看到奶奶躺在地上,血流了一地,受到惊吓的吴美欣哭着跑去找爷爷,两个小时后,吴谭寿赶回家里,这才将早已晕过去的龙梅英送到了县城医院。

  龙奶奶:到医院,这里出血,鼻子也出血了,头也出血了。

  这次的意外,一共花掉医药费一万六,除了花掉老两口所有的积蓄外,还背负了六千的外债。龙梅英在2007年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销住院医疗费的60%。但是因为报销的药品种类和比例都很有限,且需要自己先行垫付,这对一家人来说依然是个沉重的负担,龙梅英外伤还没有完全愈合,就出了院。

  吴爷爷:这特别担心嘛,你不治的话要你性命,你治的话要钱。我屋里人不肯去,他说有年纪了,算了,没有这个没有治,我只要换地方了,住院一天几百块钱。

  2010年,湖南省在14个县市区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11年,试点范围扩大,覆盖湖南20%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吴谭寿所在的凤凰县也被纳入进来,根据新农保政策,60岁以上老人不用缴费,就可以享受由财政补助的每月55元养老金,现在吴谭寿老两口,一个月可以领到110元,两人非常高兴,不过面对飞涨的物价,这点钱也干不了什么。

  龙奶奶:五十块钱哪里可以哦,不够花,五十块钱也就够吃一顿瘦肉。

  干完手里的活,吴谭寿坐在门口抽根烟,歇息一会儿,这是他一天中难得放松的时候,也是他最想念孩子们的时刻。

  家里没有电话,吴谭寿老两口和儿子很少联系,想他们的时候,老伴儿龙梅英就会翻出儿子的照片瞅瞅。借用记者的手机,龙梅英给最想念的二儿子拨通了电话,这是她半年来第一次和儿子通话。

  龙奶奶:喂,祥,你忙?

  二儿子:我忙的很。

  龙奶奶:你忙得很啊?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二儿子:过年才能回来。

  龙奶奶:过年才回来。我是好想你。

  二儿子:我也想你。

  龙奶奶:有话吗?

  二儿子:你帮我带孩子,你帮我带好孩子。

  龙奶奶:我帮你带好孩子,我是好想你,

  二儿子:我过年回来。

  龙奶奶:你过年回来,你走了好久都没回来,我有点好想你。

  从吴谭寿老伴的泪水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老人们对子女的思念。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有1.85亿,农村老人超过一个亿,其中农村留守老人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也就是说,大约每三位农村老人中,就有一位是留守老人。对于吴谭寿来说,家里毕竟还有老伴和孩子,对那些空巢的留守老人,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这位正在地里忙活的老人名叫吴志英,家住湖南凤凰县三拱桥乡阳光村人,今年70岁,眼前的整块地就是她一个人种的,夏天辣椒长豆角,冬天萝卜小白菜。老伴已经去世12年,有两个儿子在浙江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一趟,十几年来,他独自带着孙女在家务农。

  记者:这些都是你自己吃还是拿出去卖?

  吴奶奶:自己吃。吃不了就卖。

  记者:估计能有多少收入?

  吴奶奶:不晓得。

  吴志英今天收获并不多,辣椒不够红,豆角也不太成熟,明天赶集卖菜换零用钱的想法只能作罢。

  从菜地里回来,路过村口的小桥,吴志英的脚步慢了下来,夏季这段时间,每到深夜,她就会一个人悄悄来这里捕捉河虾,然后烘干拿到市场上去卖,这笔钱成为了她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记者:一个晚上能抓多少?

  吴奶奶:抓多少,有就逮好多,没有就逮不到,到那个矮的地方要捞上来,少的时候没有,多的有一把那么大。

  捕捉虾米的夜格外漫长,这浅浅的河水一到晚上就会涨至一米多深,漫过她的胸部,哪怕在夏季,也会透心的寒凉,而她一站就得坚持三四个钟头。

  记者:为什么高兴?

  吴奶奶:明天一炒可以去卖,好多好多去卖。

  记者:能赚多少,一天晚上? 

  吴奶奶:一天晚上有十多块钱。不容易,怎么容易呢?睡觉不能睡觉,明天干活没有劲。

  吴志英的儿子每年会给她寄回一千元,她每个月也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金。但带着一个读中学的孙女,这点钱远远不够,冒着危险去河里捕虾多点收入,是她唯一的选择。

  吴奶奶:不够,哪里够用,我做了好多,哪里够用。电费是28块电费,买两斤油,菜油,菜油现在八块了,有一十多块,这里买一点,那里买一点,要买点农药,完了,150就没了

  回到家的吴志英休息了片刻,又开始搓玉米。除了菜地,吴志英一个人还种了一亩地的水稻和玉米,这样也能给儿子们减轻点负担。面对镜头,吴志英始终显得很坚强,但生活的艰辛,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

  吴奶奶:老公不在。儿子他们都出去打工去了,又70岁了,什么都要自己做,别的老人家做轻的活,而我什么样的活都要自己做。一下子要去看田里有水没有,一下子要看有虫没有,有虫要自己去打

  吴志英身体并不好,有高血压,也常会心绞疼痛,医生曾建议她住院治疗,可自从2009年去了趟医院,一次就花掉了她半年的生活费六百块钱,她再也不敢走进医院大门了,能挨一天是一天。

  吴奶奶:儿子让我住院,我没住,我吃点饭就算了。

  记者:阿婆你希望不希望把身体治好?

  吴奶奶:希望,希望但是没有钱。

  吴志英所在的阳光村地处偏远,在这里没有养老院,更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平时就不爱串门的吴志英在老伴去世后,和村民接触更少了,对她来说,最难忍受的并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留守的孤单。

  吴奶奶:孙女读书,一个月一个星期,要五斤米,又要十多块钱生活费。

  记者:那孙女的开销大概一共要多少?

  吴奶奶:大概统计下来,要三百五十元左右。

  没有电话,吴志英和儿子大半年没有联系过了,吴志英想到了通过镜头和两个儿子捎句话。

  吴奶奶:儿子,你到外面打工好好注意身体,妈妈在家里身很想你,有时间你回来看看妈妈,妈妈身体挺好的。

  吴志英很羡慕白鹭,在湘西,它象征着幸福,长寿,这也是她心底最深的愿望。

  湖南65岁的以上老人达656.83万人全省11.3%的老人独居31.65%的老人空巢化家庭生活。

  对于吴谭寿夫妻和吴志英这样的老人来说,农村的留守生活只能依靠自己,如果他们年龄再大些,将来怎么办呢。事实上,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现在针对农村的一些民办养老机构也在逐步出现,但这些养老机构的日子,也是举步维艰。广告之后,继续我们的报道。

  欢迎回来,前面我们看到,在湖南农村,众多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们只能依靠自己,他们缺少经济来源,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精神生活更是缺乏慰籍。而在贵州省贵阳市,现在就有了一家专门针对农民工和空巢老人的民办养老机构,不过现在却是负债渡日,举步维艰。

  这里是位于贵阳市黄家湾路的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一个白色瓷砖的两层小院落,虽简陋却颇为干净,几位老人正靠着墙根,晒着太阳。

  正在为老人更换床单的就是农民工慈善助老院院长杨美学,今年54岁,自2006年开办养老院以来,这里已经先后接纳了95名老人,杨美学亲自为50多名老人送终。

  杨美学:那去世了一个的时候,我就在心目中跟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难受。心里面是非常悲痛的,他们也去了,再也不能够见面了

  杨美学也来自农村,2000年来到贵阳打工。在这几年的务工时间里,他做过“背篼”,卖过臭豆腐,接触了许多无人照顾的城市空巢老人和老无所依的城市农民工,于是萌发了建立农民工慈善养老院的想法。

  杨美学:这一些空巢老人,他们成天面对的四堵墙,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还有更厉害的有一些鳏寡孤独的老人,他们是想吃不到口,想穿不上身。这些老人比我可怜。他们比任何人都可怜。

  可杨美学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杨美学:你那个卖小豆腐一牙签一牙签一毛钱,一毛钱累起来,这样搞这一种是不会有回报的。

  杨美学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2006年3月,他投入打工积攒的8万元钱办起了这家“农民工慈善助养院”,带着妻儿一起护理老人。

  记者:现在咱们院里有多少老人?

  杨美学:23个。

  记者:多少护工呢?

  杨美学:我一家七个。

  记者:就是全是一个家族的?

  杨美学:嗯对。

  然而,开办慈善助养院对毫无经验的杨美学来说,压力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因为他们接收的大多是被其他敬老院拒绝接收的农村孤残老人。

  杨美学的农民工慈善助养院一共18个房间,房屋都是租的,每月房租是2500元,再加上水电煤气费,伙食费,每个月的开支至少4000元。杨美学对老人并无统一收费标准,都是看老人的家庭情况来定,最高的每个月收费1000月,低的400元,开办至今还有近半的老人是无偿赡养。

  杨美学:有的是三无人员,有一点那个就是说养老补助,大概也就是几十块钱,有的就是低保,两百多块钱, 

  自从2006年开办了这个慈善助养院,因为持续亏损,连小孙子生病都无钱治疗,杨美学的妻子几次离家出走,谈到家人,杨美学眼眶泛红,觉得亏欠他们太多。

  杨美学:小孩成天都在这里边,没有钱,他们想要得到的就是得不到,没有得到和他们同龄人的东西,他们成天都是在这里给老人端屎倒尿,端汤喂饭。他们几年以来,没有换个新衣服,没有买过一双新鞋。有那个好人送点什么衣服,裤子,这我们就在这里边挑一件穿上就行了。

  因为基础设施无法达到国家标准,杨美学的助养院开办六年来一直没有任何证明,无法得到国家的认可,不仅没法领取国家对养老院每个床位1万元钱的补贴款,更无法引进企业的赞助,自此,养老院不能合法化成了杨美学的心病。

  杨美学:要么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提高和改善,要么就另外找一个地方重新整一个房子,把他们能够高兴的安心的满意的,带着微笑的走好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

  尽管如此,杨美学依然不敢泄气。

  杨美学:这里边的老人,他们都和我们有感情了,再说,你要泄气这些人他就没法了,其它的敬老院不收,他们有的没有家人了,这些老人根本是就是说只有流落街头了。

  六年来,每天杨美学都会亲自服侍老人起床洗簌,给老人喂饭,陪老人说话,能看到老人的笑容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杨美学:那我们不是有一天,或者明天我们就老了,是吗?如果今天不去关心他们,明天谁来关心我们,是吧?

  杨美学的助老院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我们不得而知。相关专家和研究人士则指出,总体而言,农村养老面临着比城市养老更大的压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现在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已达2.6亿,留守老人日益增多,破解农村养老还需全局统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郑功成:现在农村的老龄化程度甚至要高于城市老龄化的程度,这个就是我们的一个现实,所以在好利中国的老年人的时候,现在中心恰恰是应该是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只有解决好了农村的老年保证问题,才能够解决好我们国家的老年保证问题。

  郑功成说,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资料显示,2005年底,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44亿,其中,60%以上的老人分布在农村。2010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增加到1.85亿人,农村的老年人超过一个亿。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出现大量留守老人。相关调查表明,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37%。这就意味着,每三个农村老人中,就有一个是留守老人。
  郑功成:他们还要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来讲,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而且还要照顾好往往是第三代,隔代抚养。所以他们是体力劳动的压力,包括家庭承包经营的压力,经济的、服务的,应该说它是多种的。实际上农村的空巢老人可能比城市的老人,我觉得他们可能还要更加孤单一点。

  郑功成曾经专门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过调研,在他看来,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缺少经济来源,又面临着文化生活匮乏、缺乏精神慰藉、医疗水平低等诸多难题。而像吴谭寿老人这样,把养老的最终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在郑功成看来,这并不现实。
  郑功成:我们要想这几亿农民工要同时回到农民,同时回到那个乡村里面的生活,这种可能性不大。企业大多是80%以上他已经走上了工业化的不归路。 所以对农村老人来讲,如果还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回到身边共同生活,照顾自己,可能都是老人奢望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研究到新的解决的办法。

  从2009年开始,我国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每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可以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新农保的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原计划2020年全面推行,现在今年年底就可以实现全面覆盖,今后相关部门要做的就是要负起责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降低对民间资本的门槛,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当中来,对于贵阳杨美学的助养院,郑功成认为,应该多予以引导和扶持。

  郑功成:我们政府的老年福利资源一定是要跟着人走,你要跟着老人走,你不能跟着机构走。而且将来公办福利机构一定会转向社会化,他们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觉得我城市的老人福利院,农村的这些敬老院城乡相互分割,然后把农村的敬老院只保护孤寡老人把孤寡老人之外的排除在外,这种格局我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就有可能打破。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也认为,在农村养老特别是促进农村社区养老体系建设中,引入社会化的力量至关重要。

  郭于华:所以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当然我们说政府是不可缺少的,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力量,经济社会嘛,第三就是社会的力量,在这个问题非常能够突出体现出政府,社会,市场,这几者之间要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均衡的,能够相辅相成,能够互补,同时又能够相互制衡。

  郭于华同时也指出,农村养老压力远比城市养老压力大,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养老,还要尽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郭于华:出路有待于整个社会的变革,制度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城乡二元结局,包括农村的土地权利,包括户籍身份制度这种安排,这一系列都是有关联的。

  郑功成也为,打破现有的城乡二元化和户籍制度后。将有助于在农村早日建立起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农民自我养老为主、机构养老相辅助,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郑功成:现在应该说我们发展的目标,其实相应的是越来越清晰的,我们刚才说过大家对形势的严重性,应该说有了共识,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的途径,应该说有基本的途径,现在就是把这个基本的共识具体化为我们政治安排和政治措施的时候,所以我个人认为 ,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这个问题会有一个重大的进展。

  面对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同时又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长期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老人面临着“失地”又“失儿”的双重危机,农村养老确实面临着远比城市更为艰巨的任务。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除了眼下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外,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养老领域,用市场化方式提高农村养老水平也是解决之道。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缩短城乡差距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实现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毕竟,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本就应属于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民。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随后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今天将讨论,新农保保障水平如何提高,农村老人养老谁来提供保障,欢迎收看,明天的《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养老的话题。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再见。

[经济半小时]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八):留守老人(20120827)
责任编辑:许梦可 热词: 经济半小时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留守老人
(来源:央视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