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期盼精神生活新追求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积极老龄化”可让申城老人老有所为
  在申城9073的养老格局中,90%的老人居家养老,这些老人经济不困难,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区养老,也不想去养老院。目前,申城人均寿命超过80岁,60岁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养老,对这“90%”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精神养老”。
  申城要实践“积极老龄化”,心态年轻的老人如何通过求学、社交、志愿服务,探索充满活力的“夕阳红”?政府、社会又能提供怎样的帮助、扶持?
 
  科技助老 打造“活动社区”
  1个月前,上海首个“老年智慧活力社区试点”在黄浦区中南小区启动。网络社区进入真实小区,意义何在?“这就好比开了一扇窗,我走进去,看看能帮别人做点啥;自己要是需要帮助呢,发个求助信,也会有人帮我的。”刘秉穗老人是这一试点的最初倡议者。
  刘秉穗所住的中南小区有点特别,居民几乎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都从事海洋工程技术,不少人是高工。“如今,我们都老了,一个个退休了,一半都是空巢,没劲。”刘秉穗想,要寻找新寄托,何不借助网络平台打造“活力社区”?
  这个设想被一位黄浦区人大代表带到区人代会上,很快,区民政局答复,将有社会专业机构来帮老人一起创建“活力社区”。今年重阳节前,上海“老小孩”网站提供技术支持,“智慧活力社区”就试点落地了。
  “‘老小孩’的年轻人正抓紧培训我们几个骨干,等我们学会了就去教邻居。建成社区网络生活平台后,谁有什么事需要志愿服务,尽管说!”刘秉穗对即将承担的“志愿服务”很有信心。
  其实,借助“科技助老”来消除数字鸿沟,打通社会交往、人际互动的新路径,在申城由来已久。2008年,上海市“科技助老”志愿者总队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帮助老年人掌握电子信息科技技能的志愿者组织,在社区开设公益培训班,帮助老人学会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这个组织还手把手教老人使用ATM机领取养老金,推动实现“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计划”。
 
  重返课堂 幸福指数更高
  每年秋季开学,在不少社区学校,二三十个兴趣班、100多个名额,一天就能报名满员,来当学生的七八成都是老年居民。“老学生们”热衷终身教育,没报上名的抱怨上不了学,不少上了学的偏偏爱做“留级生”,就是不要毕业。
  为啥不想毕业?申城老年教育的调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老年学习者“生活内容的丰富程度”“个人兴趣的满足程度”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满意率分别为82.2%、82.6%和78.2%,而未学习者的满意率为69%、69.9%及66.3%。可见,重返课堂,幸福指数更高;学校不止是学技能长见识的地方,更是社交场所。
  于是,不少社区想方设法盘活资源——让社区学校做“培训平台”,让文体团队做“展示平台”——老年人在“培训平台”上学会吹拉弹唱,就到“展示平台”上发光发热。
  不只社区学校大受欢迎,老年大学更是香饽饽。“为了兴趣来上学,我遇到的最年长学生已93岁,读老年大学的人数逐年递增,政府财政投入也随之递增。”上海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江晨清说,今年单单市老年大学总部就招收学生13700人,财政投入450万元,这组数据约是10年前的10倍。
 
  “银龄行动” 做老年志愿者
  今年重阳节,市老龄办评选出申城“10大杰出老年志愿者”,70岁的姚梅芳名列榜首。过去5年,高级护理专家姚梅芳作为“银龄志愿者”5度援疆,被维族同胞尊称为“上海阿帕(妈妈)”。
  做“银龄志愿者”也会“上瘾”?姚梅芳的答案是:“没错,做银龄志愿者是人生的最后冲刺——发挥专长,展现风采,体现价值,传递爱心,很值得!”
  “银龄行动”是经国务院批准、老龄部门开展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银龄志愿者”是各个领域的老年专业人士;20年来,上海“银龄行动”已向新疆派出志愿者近300人。
  来自市老龄科研中心的信息显示,迅速增加的80岁以下“低龄老人”将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业调整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低龄老人的社会参与度,是促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措施。
  老年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宝贵财富;倡导老年人自身以积极、健康的姿态参与社会发展——这就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价值。“银龄行动”等各类老年志愿服务,为老年人搭建了“老有所为”的平台。“十二五”期末,上海老年志愿者注册人员总数将达25万人。
 
    (来源:新民晚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