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昆山市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报告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同时昆山市“9064”养老服务格局要求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90%的老年人享受由社会化服务提供的自助式养老,6%的老年人享受由日间照料机构提供的互助式服务的目标。以上因素都对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努力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将是昆山市养老工作的重点。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特点
昆山市于198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3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达15万余人,占户籍人口的20%,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16万。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把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近两年政府实事工程的推进工作,目前昆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是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社会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整合社会有效资源,不仅有利于形成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整体合力,也有助于带动全市养老事业的全面发展,对于破解社会养老难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项目目标
2013年,通过项目建设,深度挖掘并整合社会各方面为老服务的有效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化散力为合力,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服务运营和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昆山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为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的转变奠定基础。
 
三、项目主要措施
1. 强化组织建设,提高各级服务中心的凝聚力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成立项目领导与管理小组,明确相关责任人,制定工作方案,时间进度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以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市级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各级居家养老管理中心和服务站组织体系,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紧紧围绕居家养老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级服务中心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切实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2. 深入调研排查,掌握各种闲置基础设施情况
领导小组会同规划部门,结合目前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和分布情况,到各区镇、街道、社区深入调研。对辖区内的各类闲置房屋、基础设施等进行摸底排查,将容易改造、位置方便的用房统一登记。掌握这类闲置设施总体情况,同时和规划部门编制完成《昆山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整合现有设施,落实居家养老的设施场所。
 
3. 完善政策制度,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服务
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出台管理办法、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自办等形式参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涵,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4. 加强部门沟通,创新社区各类资源合作机制
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协商资源合作,明确实施步骤和人员安排。通过与卫生、体育、教育、司法等部门的有效整合资源,利用社区医疗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娱乐室等场所,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健身娱乐、学习教育等养老服务,形成社区各类资源合作新机制。
 
5. 鼓励老有所为,积极调动老人健康互助管理
探索“以老助老”的老人互助新模式,把社区内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低龄老人和身体健康的高龄老人组织起来,到老年活动室和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互助管理服务,或通过结对子、重点巡视等方式为辖区内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积极搭建社区老人互助平台,鼓励老人老有所为,实现社会价值。
 
6.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爱心志愿人士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报刊、社区宣传栏等载体的作用,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和敬老爱老孝老传统的宣传。开展全市性敬老爱老评比活动,评选并表彰一批“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集体和优秀志愿者,充分调动爱心志愿人士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文化氛围,主动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四、项目成效
自项目启动以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落实人员安排,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六项工作措施,以整合社会有效资源为手段,进一步推动实现提高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总体目标。
 
1.整合了各类社会有效资源
通过项目前期调研排查,掌握各类为老服务潜在资源、闲置设施分布的总体情况。同时建立项目建设各区镇每月报送制度,对资源整合工作及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及时跟踪,并为项目建设提供必要指导。
项目完成时,随机抽取高新区柏庐日间照料中心等10家日间照料中心就资源整合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项目建设期间10家日间照料中心结合社会资源共引进49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其中医疗资源参与项目10项,占总项目数的20.4%;教育资源参与8项,占比16.3%;司法资源参与5项,占比10.2%;心理咨询5项,占比10.2%;社会组织参与1项,占比2%;社工参与6项,占比12.2%;志愿服务10项,占比20.4%;其它类型4项,占比8.2%。经过项目建设,较为均衡引入和利用各类资源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
 
2.丰富了居家养老服务内涵
结合各类资源专长,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和内容。一是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日间照料中心由用餐、照料等基本服务外,拓展医疗、文娱、教育、精神关爱等多样化服务。二是延伸居家服务内容。扩大“惠民一键通” 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服务范围,引入社区商业、餐饮、维修、家政等服务资源,提供项目更为丰富的居家服务;组织志愿者上门开展志愿服务,与老人谈心、聊天、做游戏,为老人做家务、理发等。三是引进精神关爱项目。在政府主导实施老年关爱项目的同时,以公益创投为契机,昆山引进一批专业的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公益创投活动,选择了一批养老服务项目进驻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数据显示,至12月份全市结合社会资源新增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共221项。按照服务功能分类,其中医疗类69项,文娱类72项,精神关爱类35项,其它类45项。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全市居家养老各类服务项目均成持续增长态势,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和内容得到了有效充实。
 
3.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以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抓手,通过整合社会各类有效资源、拓展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总人数不断增加和老人满意度不断提高两个方面。
数据显示,3、6、9、12月份当月全市“惠民一键通”和日间照料中心两个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总人数分别为1938人、2315人、3032人和3306人,成明显增长趋势。同时12月份时对高新区柏庐日间照料中心等10家日间照料中心的237名老人进行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抽样调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三项满意度均达95%以上,无不满意人次。以上两项调查数据有力地证明,经过项目建设,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4.增强了社会尊老养老意识
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昆山市民政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扩大居家养老宣传覆盖面。今年11月份在昆山日报上刊发了《构建老有颐养幸福家园》的养老服务专版。各区镇联合司法部门开展老年法律维权活动,全年共受理老年法律援助案件137起,接待来信来访次数2355次,调解涉老纠纷人数482人。结合敬老月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省市级电视、电台共发布3个专题报道,在各类报刊、网站发表新闻稿件70余件。与市公交公司紧密合作,在多条公交线路的公交站台上开辟8个孝老敬老文化专版宣传公益广告。重阳节期间联合市老龄委、人社局积极开展全市老龄工作评先活动,分别表彰了92家先进集体和229名先进个人。昆山市民政局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切实增强了群众尊老养老意识。
 
5.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取得成效
今年以项目建设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昆山市不断推进居家养老设施建设。2013年,全市新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及农村老年关爱之家25家,目前全市日间照料中心总数为69家,已为1286位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配餐送餐、文化娱乐、医疗检查等服务。2013年,“惠民一键通”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新增用户1000户,目前已为2020户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家政保洁、物业维修、精神慰藉等服务。
 
五、体会与思考
昆山市居家养老服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老有颐养”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思路,夯实服务基础,加快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进一步完善居家服务功能内容
一是继续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依托社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巩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援和精神慰藉四大服务功能,在确保老人用餐、保洁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拓展日托、陪护、理发、洗衣、购物、精神关爱等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二是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管理。通过政府购买形式,引进社会组织规范化服务,转型走市场化服务模式。同时依据考评标准,定期对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经费补贴挂勾。对考核不合格的社会组织及时予以整改和清退。做大做强“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逐步落实各区镇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将服务延伸至各区镇。加强老年活动室设施建设,规范活动内容,不断满足居家老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 进一步提升服务队伍能力素质
一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依托人社局培训指导中心定点培训基地,对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推行资格和技能认证制度,坚持持证上岗。二是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巩固资源整合成果,保持与医疗、教育、司法等各类资源整合机制。加快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良好局面,充分提高服务队伍综合服务能力。
 
3.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程度
一是完善政府扶持政策。逐步完善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税费减免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目前全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由社会组织运营管理不多,对此政府应积极转变角色,弱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管职能,采取招投标、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等方式,推动居家服务走专业化、市场化道路。三是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通过公益创投项目,大力培育为老服务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来源:苏州市民政)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