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南京有了“时间银行”
作者:   来源: 荔枝网  2018-02-02

  存钱的银行随处可见,那么,存“时间”的呢?现在,养老志愿者们可以把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先“存储”起来,在年迈需要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以实现互助养老,这样的模式,在南京被称为“时间银行”。现在,我们就去姚坊门时间银行看一看。“他65,我63,这个老爷子,80!我们都是储户,也算时间银行的社工。”宽敞的养老服务站点被隔成了若干功能区,特别健谈的是63岁的张冬娣。这会儿,她正为下午的联欢演出排练曲目。葫芦丝上拴着红彤彤的中国结,这年味儿立刻就浓了起来。在她所居住的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王子楼社区,共有300多位年龄在60到85岁之间、对居家养老有需求的老人。临近中午,这是63岁的吕秀英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利落地给饭菜打包,吕秀英的脚步有点急,要给40栋里独居的徐国华奶奶送饭,她担心这饭菜凉了,“今天菜里头是两个肉圆子,一个青菜,那个是包菜,那个是洋葱炒鸡蛋。”一人独居的徐奶奶说,志愿者常来跑跑看看,量血压,还送花,跟自己儿女一样。
  2014年8月成为第一批志愿者以来,吕秀英的时间银行卡里已经存了835个小时。现在,姚坊门时间银行总行共吸收了1601名“储户”,累计时间存款48529个小时,提供了超过14万次的服务。
  “90后”社工王寒很感慨,助老服务项目,老年人总说,“这个服务很好,3块钱一顿中饭解决了我很大的问题。但是这个饭今年吃了,明年还有没有?”对基层来说,民生服务只有开门的一天,没有关门的一天,但就目前政府的财力而言,把这些项目全部持续下去是有难度的。而时间银行调动社会力量,发动社区里的低龄老人和志愿者共同帮助高龄老人,正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利器。“他们比我更了解老人,对老人的生活习惯都比较了解。”王寒所在的服务团队,在设计方案时,还走访了多家商业银行,通过社会组织进行调查摸底、风险评估,并将相关标准写入了社区居家养老连锁服务规范。吕秀英笑着说这账户上的时间,“取款”也很便捷,“兑换了米和油,还能兑换服务,有理发,有按摩。”下午两点,暖洋洋的养老服务站点里,老人们正等着社区联欢演出开场。65岁的周汉民老人说:“老人就需要我们这些比他们年轻的,能动能行的,我们先帮助他,将来我们老了,我相信年轻人也会帮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我们老了以后,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伴。”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队伍的扩充和稳定是提供有效服务最根本的问题。中国人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搬到了新社区、新楼房,但是邻里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过去那样熟络。时间银行这一模式让有能力的老年人迈出家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服务。
  还在探索当中的时间银行当然也有问题,比如志愿者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能提供专业性服务的相对稀少,再比如全市各个时间银行间还无法实现通存通兑。“时间银行”或许还只是个案,但却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让“老有所依”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