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安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让老人在家里、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类养老服务,方便又舒心——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这种以社区为依托的“无围墙”养老模式,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而早在2009年,淮安市就试点推出并不断完善推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730个,已覆盖城镇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村)。今年,作为2012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167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又顺利建成。

  政策聚焦、财政扶持,是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迅速铺开的有力支撑,体现了市政府心系民生的情怀,也让更多的老人和家庭舒展了笑颜。但是,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仅靠网络的搭建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市民政局老龄办人员的推荐,记者通过走访全市居家服务工作起步较早、较为成功的开发区和清河区发现,在各服务站点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背后,养老服务专业人士缺乏、机构市场化运作不足等问题日渐突显,竟似给“无围墙养老院”罩上了玻璃屏障,看以无形,却难以逾越。

  打扫谈心,护理员入户服务有局限

  19日10时许,开发区徐杨乡大砖桥村,82岁的秦玉巧奶奶家。两居室内,洁白光亮的地砖上,家具简单却摆放整齐一尘不染。

  “天热了,风扇不能老对着吹,也不能老在家里坐着,早晚凉快时多到院子里转转……”客厅里,一个三四十岁的妇女坐在板凳上弯腰娴熟地剥着毛豆,嘴也不停歇地叮嘱着。一旁倚坐的秦奶奶,满是皱褶的脸上漾着笑意:“好的,好的!”

  剥毛豆的妇女叫付明美,她的身份是养老护理员,供职单位为开发区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中心。秦玉巧,开发区徐杨乡的五保户,是服务中心由政府买单的服务对象。

  当日8点半,付明美就来到了秦奶奶家。一进家门,她手不闲、嘴不停,一边熟练麻利地洗涮、清扫、擦拭,一边跟秦奶奶拉着家常。等把家里都收拾好了,听秦奶奶说中午要烧毛豆吃,她就从厨房拿来毛豆剥开了。这已是她本周第二次来秦奶奶家了,一周上门服务两次。像秦奶奶这样的服务对象,付明美手上有12户。而在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付明美只是67个专职护理员中的一个,他们共同服务于全区453位老人。

  打扫、谈心,是付明美服务老人的主要方式。付明美说,这是因为这些老人身体状况还蛮好,有自理能力,她也就轻松些。但是,该养老服务中心总经理徐祥刚颇为无奈地表示,受资金限制,中心雇用的护理人员多是4050下岗人员或是一些家庭妇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加上淮安市根本没有专业的养老护理培训机构,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

  休闲娱乐,服务机构专业能力不足

  到达开发区马庄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已近十一点。正在值班的社区工作人员直呼来的时间不对,称“一大拨人刚刚散去,回家弄饭去了”。

  服务室里分医疗保健、心理慰藉、阅览等区,按摩椅、血压测量仪等各类仪器设施、报刊读物等一应俱全;隔壁的老年活动室则主打娱乐牌,麻将桌、牌桌、小型戏台、训练仪器,林林总总。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6月建成的马庄居家养老服务站,直接将半年前开放的老年活动室纳入其中,非常受社区老人欢迎。

  说话间,51岁的张虎生拄着拐杖挪进了服务站,并径直躺在了按摩椅上。工作人员立刻起身招呼,帮着启动按摩椅。当得知是记者在采访,大叔连声说道:“这服务站真是好!人好!设备好!”张太太随之赶来并介绍,2009年张虎生因脑溢血手术留下后遗症,在床上躺了一年多都没下楼,老年活动室开放后,看那么多老年人聚在一起,他才肯慢慢下来活动。“现在哪天不陪他来做做康复训练、听听戏,他觉都睡不着!”眼看着丈夫一天天开朗,张太太心情也舒展开来。不过,张太太所说的康复训练,只是活动室的三两样简单的训练器材。张太太表示,如果能每天接受到专业的按摩、康复指导,丈夫应该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在服务站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手册上,记者看到,康复训练咨询作为第9项列在医疗保健类,并明确为“免收服务费”。但徐祥刚表示,中心共辐射开发区社区、村居20多个服务站,仅有15名专业养老护理员,只能轮流到各个站点提供心理咨询、医疗保健、文娱指导等专业服务,马庄村服务站每周仅有三次。

  扶持引导,推动养老服务发展需“给力”

  刚刚过去的周末,富丽花园的陈老伯老两口过得很舒心,养老护理员小李骑着电动三轮车,把他们带到柳树湾,陪着他们漫步在古黄河畔,感受轻风拂面的惬意。

  由养老护理员陪同出游,是陈老伯从清河信息化养老便民服务中心订购的一项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员定期上门帮助洗衣、打扫卫生、陪同外出,每次两小时付费30元。至今,老两口已享受该项服务3个多月了。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也终于放心年逾七旬的二老留在淮安生活了。

  市民政局老龄办董娟认为,当前,淮安市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而构建一个“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对象大众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服务体系,才是淮安居家养老工作发展的方向。据了解,像陈老伯这样个人购买养老服务的客户,在清河区养老服务中心仅有10多例,而开发区尚无一例。目前这些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更多的是政府买单购买服务的低保户等特困老年群体。以开发区为例,该区共为453名低保、五保对象购买养老服务,每月耗资9.5万元。

  再看养老服务中心,无论是清河区还是开发区,其运营主体都是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苏淮物管公司。企业负责人徐祥刚无奈地表示,作为淮安规模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收入不到公司经营收入的三分之一,支撑公司生存的是广泛意义的家政服务项目。换言之,以家政服务为主打项目的企业,如何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因此,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指导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发区城乡事业局民政办主任林斐建议,在政府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当前还需要加强宣传倡导,转变市民传统养老观念;通过鼓励高等院校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等方式,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以此精心培育居家养老市场,最终通过市场化运作完善、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让更多的老人安享晚年。
(来源:淮安新闻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