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居家养老”需要社区介入
作者:   来源: 江南时报  2015-12-25
  专家表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辅相成可产生1+1>2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比例正逐步增加,数据显示,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79万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社区居家养老已然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但是作为新兴事物,居家养老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畅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利弊争端。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史有春——中高龄老人存在休闲娱乐问题,可从居家养老过渡到虚拟养老院。
 
  居家养老是最主流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可以是老人自己单独居住,也包括与子女一同居住,这种情况有时称之为家庭养老,其本质上都是居家养老。史有春表示,老年人根据年龄层次的不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60到70岁的老人可称之为低龄老人,这个年龄层次的老人能吃能睡,进行打牌等娱乐活动也没有问题;70岁到80多岁的老人称之为中龄老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娱乐活动也相应减少,同时缺乏社交休闲等能力,需要外界力量的介入和帮助;80多岁到90多岁的老人可称为高龄老人,他们在生活自理、娱乐休闲等各方面能力都大幅降低,生活状态不同以往。
  “对于低龄老人,他们可以居家养老,对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依赖性较小;而中龄老人生活开始被动,旅游等活动明显减少,需要社区养老中心组织活动,丰富中龄老人晚年生活;但是针对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老人,需要社区大幅度介入。” 史有春说道,社区等基层相关部门可与企业共同设置养老点,为老人提供休闲聚会的地方、提供托老所、提供医养结合,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解决大部分需求,尤其是中高龄老人休闲娱乐的问题。
    那社区和企业怎样达到合作目的呢?史有春表示,可以由社区来提供场所,企业借助房屋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更多的高级服务可收取一定费用。社区和企业的职能发挥得越好,则可以延迟居家养老向机构养老的转型,从而让更多的老人留在家中。老人留在社区养老,费用相对较低,也更容易被大多数老人所接纳。晚上老人住在家中,白天可以到托养所接受护理,住房问题自己解决的情况下从而降低养老成本,也方便子女随时探望。
  同时,史有春强调,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不是孤立的个体、独立的概念,两者具有共同的集合。未来可过渡到虚拟养老,让社区养老中心发挥虚拟养老院的职能。而虚拟养老院不完全针对单一社区,虚拟养老院是“挂”在社区的,因为虚拟养老院的资源单个社区可能无法满足,要由多个社区联合起来,共同建立虚拟养老院,这样就能实现每家每户从登记、注册、护理的一条龙服务。也方便根据老人不同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类管理。
  居家养老由社区养老辅助,社区养老提升到一定程度就是虚拟养老院。实际上让养老服务更加综合全面,也能整合到更多资源,是一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虚拟养老院应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政府提供基础设施,企业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让老人尽可能留在家中、留在社区养老。
 
  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会长张建平——单纯居家养老难以满足老人需求,政府社区家庭可共建全方位养老体系。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面对老龄化的趋势,居家养老的问题愈发凸出。张建平表示,居家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幸福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出路。单纯的居家养老不能满足老年的多方位需求,这时需要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从而瓦解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种种难题。
   “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二者相辅相成,居家养老突出家庭的赡养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明确社区的照料性和服务性。”张建平说道,而政府可在其中承担托底性的角色,家庭、社区、政府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全方位养老体系。当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后,可发展多种养老模式,例如机构运作、虚拟养老等。
而对于老年群体中的空巢、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张建平表示,需要尤为重视他们的养老服务。可以为这类老人提供危险紧急按钮、服务券等,同时重视空巢老人的情感陪护。从特殊人群着手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家庭扶持政策,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
 
  南京银杏树养老服务连锁机构总院长吴友凤——老人居家养老也需购买服务,多方资源共享可降低养老成本。
 
  关于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吴友凤表示,首先社会各界的正面宣传非常重要,让老年人和他的子女去接受居家养老过程中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包括服务的价值等各方面;另一方面,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欠缺消费观念和养老经费,老人对于自费购买上门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壁垒,需求和购买力不对称。“社区中可设置养老服务站点,让老人体验服务、休闲娱乐,如果能够让居家站点维持运营成本,补贴社工工资,至少可以让老人到离家较近的站点享受服务。”
  而针对高龄老人、失独老人、独居老人,这几种情况下老人更加缺乏服务,社会上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许多公益服务,但是长此以往,公益服务恐怕难以长久。吴友凤说道,“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可以发放护理券,然后由服务组织上门服务,再把券收回换成服务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部分老人的费用问题。”
  从老人接受的程度来看,养老院已经客观存在。吴友凤表示,养老机构要做的是如何在品牌上和服务上努力做到让居家养老的老人更加容易接受;其次,养老院具有专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和居家养老进行共享,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能保证护理的专业性,就拿采购老人食材来说,如果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人同时采购,采购成本会有所降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者相辅相成,就会产生1+1>2的价值。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