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贴心!这种养老模式,托起幸福“夕阳红”
作者:   来源: 江津融媒  2021-07-19

 

  78日,石蟆镇中心敬老院活动室内一片欢声笑语。10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下棋、打牌、聊天,还不时哼唱几句老歌。虽然投入运营时间不长,但敬老院的贴心服务让老人们十分满意。

  86岁的李婆婆是前期入住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生活难以自理,在入住敬老院之前,老人由自己的两个子女轮流照看。看到身边老人在敬老院住得很舒心,李婆婆跟子女商量后,也愉快地住进了石蟆镇中心敬老院。

  “住在敬老院里安逸得很哟,每天饭菜可口,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陪我们锻炼,教我们做手工。”李婆婆一边在运动器材上活动手脚,一边乐呵呵地说。

  石蟆镇中心敬老院于20202月实施“公建民营”,是石蟆镇推进养老服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成果。该敬老院由政府投资建设,某民营养老机构负责管理运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可承载周边5个街道的养老需求。

  “公建民营”后,某民营养老机构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包括室内外装修、设置护理型床位、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并引入管理团队,配备专业的管护人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石蟆镇中心敬老院只是我区“公建民营”养老改革的一个典型。我区是中国长寿之乡,老龄化程度在全市位于前列。据区民政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江津区共有特困居民1.53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4万人,养老需求增多,要求也逐渐增高。

  为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改善特困老人养老环境,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从2017年开始,我区开始实施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

  “‘公建民营’是将原来政府开办的敬老院,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养老机构、社会组织运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建民营”改革主要是在保障镇街原有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生活的前提下,将敬老院闲置床位向社会开放。尽管向社会开放,但是敬老院的国有资产属性不变,仍然是由政府部门负责宏观管理、检查监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养老行业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养老市场监管机制有效运行,也大大改善了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了老年群众满意度。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建民营”之前,全区400余名敬老院护理人员,持证上岗人数不足100人。大部分护理人员年纪偏大、学历低、护理能力较弱。部分敬老院只能解决基本的吃、住、穿问题,缺乏其他护理服务。自2019年起,全区开始开展“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截至今年7月,我区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已超90%。接下来,我区将投入资金20万元进行护理人员上岗培训,以保证敬老院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建民营”模式激发养老机构新活力。“公建民营”改革后,我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敬老院的服务内容也从吃、穿、住等基本生活层面延伸到康复护理、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人性化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全区有5所敬老院已完成“公建民营”改革,分别为鼎山街道中心敬老院、圣泉街道中心敬老院、油溪镇中心敬老院、石蟆镇中心敬老院以及位于石蟆镇的重庆市西部第一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下一步,区民政局还将加强“公建民营”改革宣传,吸引更多敬老院加入到“公建民营”的队伍中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