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了这些养老社区后,我们发现了几个真相……
作者: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1-08-17


  随着步入老年人行列的人越来越多,“银发经济”成为很多企业关键的增长点。

  作为早就瞄准该市场的行业之一,截至目前,保险机构重资产打造的养老社区已开业近20家。近期,《中国银行保险报》在走访了多家养老社区后,探索出了几个背后的真相……

 

  真相1:入住门槛高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当前保险机构投资兴建的养老社区绝大多数属于高端产品线,入住“门槛”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

  险企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卖年金保险。年金保险所产生的生存金及红利,可以用来支付退休后入住养老社区所需的部分费用。

  泰康曾表示,客户入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后,可选择将保险利益直接支付养老社区的月费或护理费等,解决养老社区服务支付问题。

  那么对于提高入住者的支付能力,有没有更优解法?

  答案是,应从两方面推进。

  一方面,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医疗险、重疾险等,对接养老社区的部分费用和服务。

  我国商业护理保险一直发展缓慢。业内普遍认为,商业护理保险的发展有赖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护理服务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的统一。因此,从长期来看,提高入住养老社区的支付能力,需加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鼓励发展商业性护理险,还可以对保险公司开展商业性护理险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撬动商业护理险的需求杠杆。

  另一方面,配套医院能否介入医保支付也是影响入住率、提高支付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前政府对民营医院的医保资格认定条件逐渐放松,且养老机构内的医院限制更少,因此,养老社区配套的医院也在积极申请医保定点。

  “在已开业的7家养老社区配套医院中,已经有6家医院是医保定点,7月刚刚开业的大清谷医院也在积极地申请。”泰康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家园北京莲花池尊享公寓楼下配建有北京新华卓越康复医院,是二级康复医院,目前正在申请成为医保定点。

 

  真相2:专业护理区“一床难求”

  “选择这里,我最看重的是养老社区内的二级康复医院。我和先生老了以后,如果有一人生了重病,住在这里既能得到不错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可以每天见面,多陪在彼此身边。”已经购买了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张女士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发现,当前保险机构已经运营的养老社区可以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活力型社区+医务室;

  第二类是活力型社区+护理型社区+医务室;

  第三类是活力型社区+护理型社区+康复医院。

  其中,第三类入住率和需求量都较高。

  从张女士的话可以看出,那些已经入住了养老社区或购买了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消费者,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高端养老社区良好的居住环境,而是养老社区能够提供医疗、康复等专业服务,因为年纪大了之后对于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

  事实上,保险机构当前的运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公司已经投入运营的2家养老社区比较来看,护理型社区较为刚需,入住率更高。

  合众人寿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于2010年率先投资兴建养老社区,至今已投资、兴建并正式运营3家养老社区,其中,专业护理型社区一直处于满载运行状态。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活力型社区入住率不高,而护理型社区“一床难求”的情况比较普遍。从目前的情况看,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才有前景,而且这种趋势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真相3:入住率提升速度较慢

  业内普遍认为,重资产的养老社区达到一定入住率时,可以满足保险资金长周期投资收益的要求。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养老社区入住率如果能达到65%-70%,就可达到运营盈亏平衡。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已有部分重资产养老社区的入住率达到这一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开业的泰康之家·燕园一期入住率达99%以上,2016年开业的泰康之家·申园一期入住率95%2017年开业的新华家园北京莲花池尊享公寓入住率为70%2018年开业的泰康之家·蜀园一期入住率超90%

  但是,也存在一些入住率低于预期的情况。

  “新开业的养老社区普遍存在入住率低这一时期,一个阶段后才会上升。保险企业做养老运营能够盈利的并不多,还处于爬坡期,尤其是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升,是一个慢热过程。养老社区一旦住满,会处于长期满员状态,较少出现入住率大幅起落的情况,盈利性相对稳健。”大家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提高养老社区入住率,一方面可能需要进行机构管理运营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时间进行品牌宣传,并通过口碑机制扩大影响力。

 

  真相4: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除了硬件设施“过硬”,养老社区的运营也需要软件的支持。换句话说,拥有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康养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目前2.64亿老年人中有4000万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多达600多万名,但是我国目前仅有50多万名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另外,养老护理员目前并未作为专业的职业设置,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职业认证和专门的职业培训,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

  鉴于上述现状,在加速布局养老社区同时,保险公司日益察觉到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失的压力,已将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提上日程,特别是加大年轻护理员的培养。

  一位考察了多个养老社区,最终决定入住国寿嘉园的长者感慨地说:“这儿环境好,社区工作人员很专业,看着一群年轻人在身边,觉得自己都变年轻了。”

  “我们提前6年就开始储备养老护理人才了。”国寿嘉园相关负责人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国寿嘉园·乐境2015年即与保险职业学院合作养老服务订单班,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内两家医学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已有200余名订单班毕业生和实习生分布在中国人寿各个养老社区中。

  其他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据泰康保险集团介绍,公司已经与全国数十家大中专职业学校形成合作关系,通过与这些院校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来支持泰康各地的养老业务发展。

  “因为每个养老社区的定位、服务内容和要求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社区的运营情况和服务标准进行具体的培训及管理。”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护理员团队中有30%来自大中专院校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

 

  真相5:养老护理行业流失率较高

  事实上,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即使进入养老机构工作,岗位流失率也较高。

  据统计,从全国养老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学生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

  将年轻的养老护理员“定制”到养老社区中,如何留住这些人,是保险机构运营养老社区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上述国寿嘉园相关负责人认为,薪酬、福利、考核、评价等是必要条件,他们给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从最初的护理员、资深护理员到管理岗位的职业发展通道,随着职级的不断提升,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合众人寿则针对一线员工专门设立“护理师星级员工评定制度(1级~5级)”,每年进行考核评定,并与薪酬挂钩;对于年轻的员工,在工资上给予年龄补贴。同时,该公司开发了一套完善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此外,一线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同问题也亟需得到关注。事实上,养老护理并不是一个短期、临时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可以终生从事的专业职业。

  “泰康之家的年轻护理员在内部上升有两个通道: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双通道发展。”泰康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专业的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生活护理,而是有专业技能的、备受尊重的、有职业前景的专业人才。

 

  真相6:养老社区可给保险主业加分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谈到代理人展业时说,养老社区对公司品牌来讲是一张极好的名片,代理人在销售保险产品时,能够提供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客户比较认可。

  尽管养老社区投资成本收回需要较长时间,但是通过几年的运营实践,养老社区对寿险主业的带动成效已初步显现。

  养老社区可衔接年金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获取保费收入和客户来源,当前带动较大的是年金保险。

  根据国寿健投公司2021年上半年工作会发布的数据,综合金融(养老社区为主)带动寿险主业保费收入40亿元,客户经营数量超54000人次,投资业务带动率为80%

  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即使在协同发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目前的成绩来看,在带动寿险主业发展方面好于预期,发展空间很大。

  据长江证券非银团队测算,2017年以来泰康医疗及养老社区开始贡献运营收入,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规模分别为2.69亿元、19.87亿元、34.84亿元和33.39亿元;从运营成本来看,近4年养老社区运营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泰康已经开业的养老社区7个,若入住率提升,预期收入将提升至150亿元左右。

  事实上,养老社区对寿险主业的带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保费收入上,还体现在推动了营销队伍转型。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刘挺军曾公开表示,泰康保险集团从家庭保障计划率先进入到养老社区,推出了与泰康之家相结合的“幸福有约”的产品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某种程度上这样一个长期年金产品是另外一种类型,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养老准备的第三支柱解决方案。通过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寿险营销队伍从原来的人海战术逐步向健康财富规划师转型。

  需要关注的是,要想让养老社区持续地反哺主业,关键是要提高养老社区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规范、专业、人性化的社区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兑现对保险客户的承诺,承担社会责任,取得市场优良口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