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服务辖区老人,惠及居民职工,大智街道老年食堂探索运营新模式
作者:   来源: 长江日报  2021-08-30


  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与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紧密相关,而老年食堂,正是着眼于“舌尖上”的养老。但是,当前不少老年食堂存在营利难、场地紧缺等问题,制约了食堂的长期经营发展。

  在江岸区,大智街道的老年食堂从2018年开始探索“服务老人+社会化运营”的新模式,在服务好老人的同时,也惠及周围的居民、职工。社会化运营增加的收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堂运营压力,让老年食堂得以长期、稳定的办下去。

 

  菜品多、服务细,老年食堂广受好评

  829日中午11时,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江岸区大智街道保成社区老年食堂,现场陆续有居民前来排队购餐。当天有红烧肉、花菜等12样菜品,工作人员打菜一份接着一份,打包好的菜品从窗口递出,队伍秩序井然。记者注意到,前来排队的除了周边居民,还有附近的商户、务工人员。

  “我基本天天吃这家食堂的饭菜,菜的种类很多,口味偏向我们老年人,比较清淡,也很软烂。”今年86岁的王木住在义祥里,是一名独居老人,由于年纪大了做饭困难,老年食堂是她解决一日三餐的“依靠”。

  “我年轻的时候就吃食堂,现在老了很开心也能吃上食堂的饭菜,我生怕食堂有一天搬走了。前段时间志愿者送餐上门,最近我下楼遛狗顺便就把午餐买了。”王木说。

  记者看到,除了就餐者在窗口外排队购餐,还有有2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提打包好的盒饭从食堂走出,分头行动去给老人送餐。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月以来,老年食堂为辖区独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免费送餐上门1200余次。

  中午12时过后,排队的居民逐渐少了些,附近理发店的员工颜懿前来点餐。“这里的菜经济实惠,我点了两个菜,菜的分量很多,平均下来每个人不到10元。”颜懿告诉记者,他在这家老年食堂买了大半年的盒饭了,“最初是店里的客人推荐我来的,这里吃得比外面放心,平时有什么忌口的,他们也细心地记着了。”

  据了解,对于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饭菜是10元一份,包括两荤一素一汤;非老年人用餐采用称重结算,菜是1.5元一两,一般一餐在15元以内;而对于企业定制的员工餐,则是20元一份。

  “最近因为疫情防控,不能堂食,为了减少排队时间,我们暂时统一按10元一份售卖。”食堂工作人员梁艳林介绍。

  

  服务老人“兼顾”居民,食堂拓展经营渠道

  记者从江岸区民政局了解到,该区的老年食堂主要采取“公办民营”的形式,由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提供场地,社会组织、企业负责运营,财政予以一定补贴。201811月,大智街道老年食堂重新开业,由一家社会组织和一家餐饮公司承接运营至今。

  “在接手老年食堂之前,我们也看到前几家老年食堂发展艰难。我以前是在社区工作,对周围情况也比较了解,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想办法如何让食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食堂运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对食堂运营者而言,如何让食堂长期、稳定地运转下去,是保障老年人一日三餐的前置条件。

  在运营的过程中,大智街道老年食堂渐渐摸索出了一条社会化运营道路:食堂仍以服务老年人为主,同时面向所有人员,除了有快餐,还提供点餐、送餐、代客加工服务。

  食堂运营方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最初只有老年人来这里吃饭,但通过他们口口相传,在附近工作、租住的人也来这里吃饭,附近的企业也会来定制员工餐。

  “我们是以社会化运营的盈利来达到收支平衡,只面向老年人食堂很难运转下去。周边大量商户、职工前来就餐,保持了一定利润,弥补了老年人就餐的亏损。”记者了解到,食堂每天的就餐人数达300余人,食堂盈利的收入用来支付员工工资、水电等运营支出,以减轻运营压力。

  

  老年食堂需要提升“造血”能力

  据悉,目前江岸区共开办16家老年食堂,“辖区内大多数老年食堂的运营机构还是面临着较大压力。”江岸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认为,老年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食堂、居民多方合力。“部分食堂存在硬件设施老化的情况,需要筹集资金更换设备,食堂也要提升自身口碑来吸引更多老人就餐。另外,有的食堂服务范围有限,需要更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参与来进一步完善送餐服务。”

  老年食堂如果仅靠政府“输血”,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也并非长久之计。“老年食堂必须优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运营者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就餐需求。”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