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中置盛京养老产业:抓住我国积极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
作者:   来源: 中置盛京养老产业  2022-09-21

  2021年我国正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会持续到本世纪中叶。老龄化虽然带来负面影响,但未来一段时期,把握好区域老龄化梯度差异、科技创新、认知转变所带来的三个窗口期,系统施策,重点支持“未富先老”地区,充分利用技术红利,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有效化解老龄化风险和挑战。

  2021年我国正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会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对此,社会舆论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老龄化会加大社会负担,影响技术创新,降低社会活力。我们认为老龄化虽然带来负面影响,但未来一段时期,把握好区域老龄化梯度差异、科技创新、认知转变所带来的三个窗口期,系统施策,重点支持“未富先老”地区,充分利用技术红利,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有效化解老龄化风险和挑战。

  

  第一个窗口:区域老龄化的梯度差异带来政策腾挪空间

  我国地区间老龄化存在梯度差异。2020年数据显示,除西藏外,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老龄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超过我国老龄化平均水平的有14个省(区、市),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有12个省(区、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地区老龄化的梯度差异为政策腾挪带来了窗口期。一方面,深度老龄化地区的探索为后来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如上海市在社区养老、安宁疗护等领域试点多年,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另一方面,地区老龄化的梯度差异为中央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创造时间和空间窗口。当前,中央政府应分类施策,集中力量优先支持老龄问题最迫切最严重的地区。

  

  第二个窗口:科技创新带来应对老龄化的技术红利空间

  科技创新能带来技术红利。科技进步可以突破传统限制,马尔萨斯认为,食物等生活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地球人口承载力存在上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极限不断被突破。国际经验表明科技发展能应对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德国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人均产值的提升,在劳动力人口几近0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2010—2019年年均2.8%增长。我国科技创新正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已经进入与世界并跑或领先的阶段。科技创新在应对老龄化方面至少带来两方面的红利,一是科技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二是科技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弥补老龄社会的劳动力短缺。

  

  第三个窗口:重构认知带来社会人口结构和谐持续发展的健康红利空间

  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要求重构对老年人的系统认知。当前,国际上通行的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是1956年联合国制定,而当时全球各国人均预期寿命较低,如法国68.5岁、美国69.7岁、日本65.6岁、英国70.5岁,而我国仅为50.5岁。截至2020年底,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岁,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很多国家正在延迟退休年龄或逐步取消法定退休年龄。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老年人划分标准,将60—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75以上的称为老年人,90岁以上称为长寿老人。老年人作为社会建构的概念,也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破除以年龄作为老年人的标准,一方面可以发掘老年人口资源,让有余力的老年人为社会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老年人是社会负担的刻板印象。

  在沈阳,有这样一家养老机构,作为东北首家以“医疗+养老”相结合理念创建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医养项目、国内“医养结合”养老行业的龙头企业,现已建成能够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多重生活及医疗需求的大型现代化多功能的“医养结合”综合体,产业集群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占地700余亩。以“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模式,既能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又能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让家中子女无后顾之忧。

  现在,集团正准备打开全国市场布局,在全国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建设医养结合综合体为支撑,通过不断打造深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点带面,为老人提供一站式的养老服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