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保险机构加大医养结合产业布局 医疗、健康、养老生态共享链如何运作?
作者: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12-24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来临,医疗、健康与高品质养老,正成为国人日益关心的话题。
  12月11日,在“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兼天士力资本总经理马强、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华刚、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旭、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复星康养集团金融保险创新部总经理钟鹏围绕“医疗、健康和养老的生态共享”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寻找医养结合的盈利模式

  马强表示,根据中国国情,由于收入水平、国家政策的限制,未来养老可能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康养结合作为补充。
  “目前天士力也在探索一些新的养老业态,比如我们通过慢病管理,通过送药到家,为患病的人群和中老年人群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附加一些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检、专项检测和相关的药品、器械服务等,与这些人群建立健康维护关系。”马强表示。
  马强认为,目前养老+健康管理+医疗产业产融结合困境还在于盈利模式的不确定。只有找到盈利模式,整个养老产业才能持续、长久地发展下去,反之光靠烧钱,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因此不同的资本会寻求不同的业态,保险资金有很大的资金规模,若有长期稳定的回报,保险就可以去做。因此,我们要根据资本的不同性质,来寻找不同的投资方式和不同的投资业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发展途径。”他指出。
  潘华刚则表示,爱心人寿的经营理念就是“保险+医养”,为此,在医疗、养老与保险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设立了爱心云健康医疗科技公司,建立了爱小心综合门诊。同时,爱心人寿积极参与北京市长期护理试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潘华刚认为,保险资金对于不动产投资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为保险的资金本身是负债,是希望长期持续、稳定的增值。所以在国外,很多核心区域不动产是保险公司持有。但是未来养老健康产业的竞争优势,不是硬件质量,而是服务和管理的质量,爱心人寿为此也在打造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管理团队。
  马旭指出,随着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纷纷涉足养老+医疗+健康管理社区的投资,令市场对保险资金借道参与房地产投资充满猜测。
  “其实国外存在一种新的模式,举个例子,就是投保人从40岁投保缴费,让保险机构拿这笔钱去投资建设养老社区,等到投保人60岁退休时,养老社区建完,投保人就能入住享受晚年生活,并获得全面的医养服务。因此很多人认为,保险公司用投保人的钱去投资房地产,尽管这个房地产未必在持续增值,但如果投保人较早去世,保险公司反而能获得正贷款的收益。”他表示,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投保人活到80岁以上,保险公司承担的医养赡养开支更大,如此就形成了一种反贷款的保障,即投保人用更少的资金,为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因此保险公司在投资建设养老社区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与投保人逐利,还是扎扎实实地为投保人提供周到的医养结合服务。这背后,就是保险公司要做到核心的医养结合+保险服务不能外包,要给用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医养如何实现产融结合?

  马旭还认为,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尽管投资养老社区房地产不大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但对现金流冲击可能比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在投资建设养老+医疗+健康管理社区时,如何有效整合个人信用,护理、医院、养老社区等资源,在提供周到专业医养结合服务同时提升运营能力,又是新的挑战。
  刘云强调,养老支付同样是养老+健康管理+医疗产业的核心问题,其实不仅是养老,整个医疗大健康,支付主要涉及三类对象,一是保险,二是自费,三是连接医院、医药企业等B端。
  “当前欧美、日本等市场与中国差异巨大,因此保险在国内外是不同的概念。在中国,社保是医疗支付主力;在海外国家,这些则是商业保线。这导致当前国内医疗支出主要力量只有社保,商业保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一个还不够形成大规模支付的领域。”刘云指出。这导致海外很多闭环的医疗+健康管理+养老的商业模式(由商业保险买单)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国内的康养项目也许以后会成熟,但还在路上。
  关于医疗跟养老的结合问题,刘云表示,即使结合相对紧密的康复领域在中国也是刚刚起步,这是一个很新的细分领域。
  中国康复医保仅是刚开始按照病种付费,这在美国是半个世纪之前淘汰的一种支付方式。康复以及护理领域亦刚刚起步,落后成熟市场半个世纪。
  “去年起国家出台的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康复、护理等医疗属性机构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相信这其中是有机会的。但是目前养老和医疗的距离还是无限大。”刘云指出,当前医疗+健康管理+养老的产融结合关键,在于“产”而不是“融”,产融结合,事实上就是产业的重要性。
  刘云认为,当前整个产业最缺的是优质标的,特别是一些医疗、养老相关的优质的标的,所以,地产不是养老,真正能够沉下心来做养老服务的企业很少。在医疗行业里同样如此,真正有能力赚钱的机构,有能力以后IPO的机构,也是稀缺的。不是缺标的,是缺真正优质的、可投资的、可带来价值的这些标的。
  钟鹏坦言:“当前最普遍的保险+养老结合的业态,是当你购买了这个保险,未来你养老的时候,可以住到我们公司的养老社区,再用你的养老保险的年金来支付你入住养老社区的费用。”
  “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先有医疗和养老,我们发现纯做医疗和养老,投资周期是很长的,作为投资方来讲,要能忍受比较长期较低的运营收入,才能实现盈利。”钟鹏表示,“此外,如果只是纯粹地做养老,拿地难、贷款难、资金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运营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在医疗、养老等产业上实现产融结合?钟鹏分析,目前养老、医疗、地产和保险的结合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重资产投入模式,砸几百个亿进去,但这种做法,只有少数大型保险公司在参与,主要取决于公司资产规模与企业管理层决心。
  二是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太平人寿,即自己提供和第三方提供相结合,通过签约4家外部的养老机构,来给他提供养老床位,当他的客户有入住这个养老机构的需求而自己又没有床位时,用第三方的床位数来供给,同时也促进其保险的销售。
  第三种是纯轻资产模式,即保险机构与第三方开展全面合作,通过第三方现成的养老的床位数,来实现资源互换的形式,一方面带动保单的增长,另一方面提升养老机构的入住率。
  “在复星内部,我们正尝试联合健康险、旗下和睦家医院进行合作,我们把这个合作叫做类HMO模式。当客户购买了我们的保险产品后,要求客户首诊必须在和睦家医院,和睦家医院搞不定的,再转诊到其他知名专业医院,经过转诊的,所有的医疗费用都可以得到赔付,从而实现保险+医疗+养老的紧密结合。”钟鹏指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