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访谈
内蒙古:人口老龄化,各地如何破解养老难题?
作者: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2016-09-2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2亿,占比16.1%。其中,高龄老人23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4000万,空巢老人6000万,低收入群体老人1088万。
  具体到内蒙古自治区,我区从本世纪初开始逐步跨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一个地广人稀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出加速态势,老年人口增速高于总人口增速。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以及养老金运行压力的加深,无不警示人们,养老所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现实,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是当务之急。由谁养老,怎样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接连抛出,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如何有效解决养老服务的不均衡,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提供价廉质优的养老服务,如何探索更加多元合理的养老模式,如何探索出适合各地又高效的养老方式,如何更好地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本报记者就这些话题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区委书记王继平、包头市青山区区长胡荣进行对话。

 
 
  加速养老转型推动社会力量介入养老产业
 
  刘洋:据了解,按照国家关于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呼和浩特市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逐步实现公办养老机构转变机制,在2015年呼和浩特市将赛罕区作为市场化养老改革试点。那么在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赛罕区进行了哪些模式上的探索呢?
  王继平:在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将养老服务业发展分为3个层次,一是社区居家养老,二是社会机构养老,三是公办福利养老,实现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在社区养老方面,我们探索出了“三圈一互助”、医养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不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在社会机构养老方面,采取机构自筹资金和政府适当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2所,分别是东郊恒康安养院和益寿园老年公寓。公办敬老院养老服务方面,对农村4个敬老院进行了合并整合,成立了赛罕区中心敬老院,下设金河、榆林、集贤和黄合少分院,共有工作人员20名,床位数共300张,入住五保老人110人。在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方面,开工扩建了赛罕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委托经营、招投标等形式,将该中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经营权依法转交给社会组织运营。
 
  刘洋:刚才您提到赛罕区具体从3个方面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由于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的影响,相信很多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那么,您能不能具体谈谈赛罕区在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继平:开展的具体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立日间照料室。目前,共投入运营社区日间照料室21家、床位183张。二是引入社会机构,开展低偿、有偿服务。东郊社区引入昭君为老服务中心,使社区30多位老人享受到了足不出社区的专业化服务。桥华社区引入餐饮公司,社区老年人可享受低折优惠就餐。支农社区引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诊,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进行日常身体检查服务。三是引入社会组织,建立赛罕区社区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引入福源社区服务中心,推广8989966便民呼叫系统和“电子保姆”,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求助包括家政便利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等两大类九大项服务。目前,赛罕区已经免费为桥华、兴康社区等社区400余户70岁以上老人家庭安装了便民呼叫系统。四是引入有资质的专业组织,推行政府购买为老服务试点工作。中专路街道办事处引入长者服务中心。五是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互补、共享。
 
  刘洋: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关键要依托社区资源,那么赛罕区是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根据老年人的需要选择服务内容,开展社区为老服务的?
  王继平: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是做好日常生活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各社区根据实际推出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疗服务站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对重点对象进行定期专访,做到送医送药上门。例如,展东路社区的“跑腿帮”,为老人代购米、面,代交水费、电费等,还组织工大学生志愿者为老人免费做家政服务。二是送温暖。对生活有困难、行动不便、病残和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在生活上由各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和志愿服务者实行结对帮扶。目前,共有志愿者服务组织83支,志愿者人数2.6万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开展“手拉手”活动。三是发挥老年人余热,实现老有所为。根据老年人的专业特长与爱好,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积极健康。四是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乐。利用图书室、活动室等活动阵地的现有资源,广泛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目前,共有276支个性化社区服务组织,其中社区老年文艺团体189支,开展了大量老年人喜欢的消夏文艺晚会、二人台小巡演等活动。五是利用“互联网+”打造无围墙养老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建立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基础上,做好“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加强便民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智能终端为居民提供信息查询、家政上门、紧急救助等服务项目。
  柴世梅老人,今年79岁,是内蒙古艺术学院退休语文教师,腾格尔还是他的学生。老人患脑血栓、糖尿病20几年了,腰也受过撞击。
  老伴儿走了之后,由于不太习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于是,柴世梅老人于2015年3月住进了恒康养老院。之前,老人很内向,但是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老人的性格。有一次,院里带老人活动的小王让她给大家唱歌。当时老人还挺紧张,不过想了想,那就唱唱。一首《十五的月亮》赢得了大家的满堂喝彩。从那以后柴世梅老人变得特别自信,每逢过节,养老院里大大小小的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成了养老院里名副其实的“台柱子”。现在,过节孩子们来接她回家待几天,她都不想回,在家也待不住了。老人说:“一回家就想这儿的老伙伴,在这也习惯了,吃的、玩的都好,朋友也多,而且还能用歌声给大家带来欢乐,年纪大了就该过过自己的日子。”
  近年来,赛罕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强化机构养老,规范社会养老,尝试社区养老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统筹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公办福利机构养老为保障的为老服务格局。
  在政策设计上,先后制定了《关于购买敬老院服务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购买社区为老服务的实施方案》,并将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和中专路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购买社区为老服务的试点地区,逐步推开政府购买为老服务工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洋)
 
  强化“三抓一创”打造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
 
  逐步走出“政府引领、医养结合、优势互补、专业化运营”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发展的路子。
  从供给侧改革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选择。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个、养老机构7个。建成自治区第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综合养护院。引进自治区首家“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乐园——“幸福9号”居家养老服务乐园项目。
  2014年以来,市区两级投入近260万为近2000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到家庭保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和社会功能修复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基本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吕学先: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难题,青山区在进行市场化养老改革试点中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如何落实在政策设计上?
  胡荣:青山区是包头市的中心城区,青山区的老人大多是产业工人,有知识、有文化。结合这一实际,青山区在养老工作上形成“抓融合、抓市场、抓产业,创品牌”的“三抓一创”格局。
  “抓融合”,是引导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融合发展;“抓市场”,是通过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事业中,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抓产业”,一方面是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发展养老网上商城,远程医疗服务等。另一方面是抓为老配产中心、养老护理培训服务等传统配套产业发展,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创品牌”,目前已有“惠德养老连锁机构”“弘仁社工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等一批较成熟的为老服务企业和组织,引进全自治区第一家“幸福9号”日间照料中心等较有影响力的养老品牌。
  青山区先后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个、养老机构7个。但由于后续管理、运营需持续投入,政府负担重,往往难以为继。所以,从2014年开始,政府负责搭建平台,由企业或社会组织来投入、管理和运营。目前27家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有16家是由这些社会组织或企业在经营。

  吕学先:青山区如何贯彻实施“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胡荣: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青山区按照“政府引领、医养结合、优势互补、专业化运营”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养老服务的“四个全面”发展。一是全面覆盖社区服务。我区已连续三年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三二一”工程。对70岁以上具有青山户籍的特殊群体老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推广建设“虚拟养老院”,推进居家养老工作。二是全面介入社会组织。大力发展为老社会组织,细化服务,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老人提供专项服务。三是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四是全面发展养老服务业。调动社会资源,建立“幸福9号”老人乐园、阳光托老中心,试点推行“幸福9号”老人乐园线下实体体验店和线上老年产品代购相结合的O2O运营模式,并逐步深入到社区,提供高质量的社会组织服务,初步形成“互联网+”型智慧养老模式。
 
  吕学先:对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青山区如何实践?
  胡荣:我们从2015年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建成自治区第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综合养护院青山区老年综合养护院。养护院建在二○二医院院内,和医院之间有直通的绿色通道。我们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二是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家庭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29.8%。三是助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在都兰、万郡等试点社区着力打造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所提供的社区助老养老服务项目,开展了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生活方式指导及日常保健、康复医疗咨询指导。各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基础医疗等服务,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同时为社区特殊老人群体发放健康手环、电子保姆等,实现老年人健康云服务和实时跟踪动态管理,为社区老年人及时、便捷地获取养老、保健、医疗等各项服务。
 
  吕学先:青山区引进自治区首家“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乐园——“幸福9号”居家养老服务乐园项目,运转情况怎样?
  胡荣:2015年10月,引进“幸福9号”养老模式,主要是看中它的线下实体体验店,那些服务项目可给老人们提供高端服务。
  “幸福9号”落地近两年来,建成医疗保健、康复训练、休闲娱乐、兴趣爱好、生活服务和超市购物等6个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按摩、休闲、书画、美容、购物等18项服务内容,如今已发展了多名老年会员,并陆续建成了5家社区服务店,在青山辖区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均匀布点的态势,以方便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温馨服务。
  这一项目体现出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影响力,在于其现代服务理念的设计以及合理、低廉的服务价格竞争。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社会资金引进的为老服务组织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养老市场的整体提升,为各种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老人提供多方位的养老选择和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养老院里欢乐多
 
  在青山区老年综合养护院见到高琪老人时,竟丝毫看不出她已90高龄。高奶奶年轻时支边来到内蒙古,当了音乐老师,一直生活在呼和浩特。老人有5个孩子,3个远在外地,1个在呼市却总出远门。“老了想依靠包头的二儿子,但又想有自己的空间,就来到了这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成了这里的第一个客人。”
  高奶奶的房间有30多平米,宽敞明亮。她喜欢听歌、写日记、看书、发微信,有时还做视频发到朋友圈里。闲来还到花园式的庭院里散步,在棋牌室下棋,在影视厅看电影,教老人们唱歌,日子过得充实快乐。老人心脏不好,在这里,曾有3次突发心绞痛,都被很快送到一个院子里的医院,得到及时和精心的医治,转危为安,这让她觉得很踏实。“院长和医护人员平时就很熟,住院时就像照顾亲人似的。”
  高奶奶在日记中写到: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老年人的梦想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个梦想在这里实现了。
  青山区是“全国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之一。现有常住人口51.35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8.43万,为总人口的16.47%,高于全国16.15%的平均水平。
  过去,青山区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7家养老机构共有1151张床位,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37%。养老机构面向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少,养老资金投入不足,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低,人员短缺。
  青山区的老人大多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支援一机集团、北重集团等兵工企业建设的产业工人,有知识、有文化,思想新、观念新。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养老需求,多元化、智能化生活成为发展大势。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