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访谈
老龄化世界,机器人“保姆”或成人类依靠
作者:   来源: 千人智库  2018-05-15

  机器人的优势在于没有怨言,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被护理人的尊严。人的幸福生活可以建立在机器人的基础上,但不能建立在牺牲他人利益或他人劳动的基础上。据统计,我国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中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如此多的老年人,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一大难题。也许,机器人“保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此,本刊专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河北工业大学教授郭士杰,请他从机器人专家的角度,阐述对老龄化社会如何进行养老护理的看法。
 
  老龄化社会来临
 
  《千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如何帮助老人们幸福度过晚年成为社会难题,养老护理也引起了社会关注。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状况是怎样的?
  郭士杰:目前我国超过90%的家庭选择居家养老,承担照护任务的主要是配偶或子女,少部分雇保姆。他们的共性是缺少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只能完成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医护、康复方面缺乏有效措施,采用的护理设备也比较简单初级,缺少智能化的护理设备。
  大约7%的家庭选择社区养老,3%的家庭选择利用养老院、医院等护理设施。即使是护理设施,也存在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个护理人员要照顾5-7个老人,护理强度大,很难做到周到服务,在精神慰藉方面也容易疏忽。
  在管理方面,不管是居家雇保姆护理,还是利用设施护理,都存在护理过程不够透明的问题,缺少既能保护老人隐私又能有效监督的手段。
  《千人》:根据一份数据显示,在中国传统思想的作用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您对居家养老的看法是什么?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会面临哪些难题?
  郭士杰: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占比90%以上,这是由几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一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子女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往往被认为不孝顺;二是设施养老成本高于居家养老;三是养老院的护理程序不够透明化,子女担心老人得不到良好的照护。
  随着人们传统观念的逐渐转变、居家养老成本的提升以及养老院护理的透明化,居家养老所占比例可能会下降,但居家养老依然会是主流。人都是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家生活,不愿过养老院那样的集体生活。
  目前居家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给家庭成员带来过重的生活负担。一个家庭如果有失能老人(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子女将分散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去照护。雇保姆费用太高,如果辞职在家照顾老人,经济收入又往往无法保障,两难的境地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很大的生活负担。
  (2)不能实现周到的照护。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回到家不仅要照顾老人、还要供养下一代,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照顾不周的问题。另外,子女不在身边时,老人发生意外也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
  (3)缺乏适合老人生活的室内装修标准。多数家庭的生活起居环境不适合高龄老人活动,不方便且容易让老人受伤。
  《千人》:由于年老体衰,部分老人移动困难,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人员照料,而子女往往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悉心照料,因此催生了养老产业发展。但中国养老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相关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这一产业发展。在您看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郭士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谈一下目前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我认为信息化与机器人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养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建设老人公寓或小区(可以对老人现有居家进行改造,也可以建造新的住宅),在公寓或小区内设置医护中心,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平时,老人在自己的空间按自己的意愿,独立生活。房间内利用高科技手段设置可监测老人健康状态的传感器,通过无束缚(让老人察觉不到的)手段监测体温、面部表情、心跳、呼吸、是否在室内活动、是否按时作息、是否有摔倒等信息,当发现意外时及时报警,以让医护人员迅速前往救治。同时,通过对生理信息的日常监测,捕捉疾病预兆,实现预防性治疗。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工作人员按失能程度和需要提供生活辅助,或上门服务或遥控操作智能护理床、机器人、智能轮椅等设备提供服务。这样做一方面节省护理人员,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人隐私,满足老人独立生活的愿望。
  以上养老模式,势必对养老科技产品提出需求。目前养老护理是在生活照顾的延长线上形成的一个产业,大多数护理行业的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人直接照顾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设备,也不会积极去尝试智能设备。因此,有必要首先建设科技养老示范设施,对科技养老模式进行推广。
  从科技产品开发角度来看,智慧养老产品既要兼顾技术驱动也要考虑老年人的真实需求,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服务创新,打造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模式,实现智能设备与智能服务的融合。另外,政府也应该出面引导,以促进养老科技产业的发展。以日本为例,政府自2013年原则上不再批准建养老院,而是鼓励发展“带有服务功能的高龄者住宅”,此后老人公寓及相关科技产品迅速得到发展和推广。
 
  养老护理的机器人化
 
  《千人》:您为何选择将该研究领域作为您的终身事业?您认为机器人是解决养老难题的终极方案?
  郭士杰:选择研究护理机器人是因为我看到了人照顾人的局限性。为了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够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必须开发机器人以弥补人工护理的局限性。长远来看,我认为生活服务机器人,即机器人保姆是解决养老难题的终极方案。
  我国失能老人2015年底已达4000万人之多,其中中度、重度失能老人超过半数。今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失能老人人数会持续增加。如果把他们都推向社会,让护理设施来照护,按每两位失能老人需要1位工作人员计算,这将带来两千万人就业,还可以提高GDP,看似是好事。但是,照顾老人的就业只投入,不产出,尽管GDP增加了,社会财富没有增加,从社会整体的利益考虑,无疑把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非生产部门,不利于社会发展。而且,我们去问问老人,他们愿意被人照顾吗?躺在床上被人照顾能有尊严吗?再去问问年轻人,他们愿意从事照顾人的职业吗?很明显,被人照顾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认为最为理想的是让老人借助科技手段,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立生活。
  当然,我不是说机器人万能,有了机器人就不需要人了,比如精神慰藉是绕不开亲情的。机器人可以做人不愿意做或做不了的事情,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其推广应用可以大幅降低人的精神和肉体负担,还可以催生一个养老科技产业,并促进其形成与发展。
  《千人》:相较于人类去护理照料老人,目前机器人在护理老人方面能否做得比人类更优秀?与人类相比,机器人有何优势?
  郭士杰:老人护理包括生活照顾、行动辅助、健康管理、精神慰藉,是全方位的照护。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实现像专业护理人员那样什么都能做的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技术复杂,特别是在如何保证老人的安全与舒适,如何与老人进行交互并理解老人的意图等方面,现在我们的技术还远远达不到像保姆那样,什么活儿都可以干的水平,现在是单一功能机器人研发阶段。
  在单一功能的机器人方面,已有一些成熟产品。比如洗澡机器人、健康监测智能系统、特殊被护理对象的排泄处理机器人等,都达到或超过了人的水平。防褥疮的智能护理床垫也很成功。机器人的优势在于没有怨言,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被护理人的尊严。人的幸福生活可以建立在机器人的基础上,但不能建立在牺牲他人利益或他人劳动的基础上。
  《千人》:针对养老护理领域,您研发了哪些机器人产品?它们有何特点?将给老人带来怎样的便利?
  郭士杰:我在日本工作时主持研制的RIBA系列护理机器人全身柔软且具有触觉感知功能,世界上首次把人抱起来在床与轮椅之间进行移动,被日本经济周刊评为全日本百项最有希望商品化的创新技术之一,主持研制的防褥疮床垫与柔性触觉传感器已在日本住友理工株式会社商品化。防褥疮床垫可以给被护理人提供舒适睡眠,避免褥疮生成,减轻了护理人员定时给被护理人翻身的负担。
  我回国后研制的移乘搬运机器人,也就是帮助老人在居家环境中移动的护理机器人2017年11月在上海工博会和深圳高交会上做了展出,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研发的促进老人外出,防止摔倒的可穿戴柔性步行助力机器人也已进入实验阶段,它可以减轻老人步行负担,防止摔倒,从而方便老人外出。
  《千人》:这些机器人给人类带来便利,但也引来了一些疑虑。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可能会给老人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如何确保其安全性?
  郭士杰:对于与人直接接触的养老护理产品来说,“安全舒适”是产品价值的核心,安全得不到保证,再高级的功能往往也得不到使用。机器人是机电集成产品,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要满足从零部件到系统的产品信赖性、可靠性要求。具体体现在满足电器、机械产品安全规格和电磁兼容要求。在我国还要满足二类医疗器械的安全要求。
  但也不能把安全绝对化,世界上没有没风险的事情。比如汽车,它有可能撞人撞物,也可能伤及驾驶员本人,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它呢?因为我们认为,利用汽车得到的好处大于危害。机器人也是如此,追求安全的同时,还要考虑功能、成本和使用方便性,不能把安全绝对化,要从本质安全、功能安全、安全说明三个层面进行产品设计。
  《千人》: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年人养老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维护其“个人尊严”,不管是养老院养老或是居家养老,由于老人需要依赖他人而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使老年人心理失衡。机器人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此类机器人能否承担起情感陪护的重任,如陪伴老人说话,逗他们开心等,以排解他们的孤独之感?
  郭士杰:老两口的一方照顾另一方,或相互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尊严能得以维护,但除此之外,即使是子女照护,尊严也难以谈起。我认为机器人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手段,因为至少现在人还不会对机器人有情感植入。
  情感陪护方面,机器人会起到一定作用,可以通过陪老人聊天,与人玩游戏等起到一定排忧解闷的作用,但不能取代人。机器人的作用可能和宠物狗、猫差不多。说它不能完全取代人,是因为人有唤起其曾植入过的感情的需求,也有感情寄托的需求。至少现在看,人还不会把感情寄托给机器人。
  《千人》:养老机器人颇受关注,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争相投入巨资开发出一系列产品。但目前来看,养老机器人仍未走入千家万户,原因何在?
  郭士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技术不成熟,安全得不到保证,成本降不下来。造成技术研发进展缓慢的原因在于开发护理机器人的大企业都不愿冒风险进行应用实验,怕一旦出现事故对公司的品牌造成伤害。大企业不愿冒风险的原因则在于他们现在的产品还赚钱,对于开拓新领域、销售新产品的欲望不够强烈。日本的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松下电器公司就是如此,他们现有的传统产品还赚钱,没必要冒险。目前护理产品认知度不高,还处在市场形成阶段。市场规模小也是让很多大企业驻足不前的原因。
 
  养老护理机器人未来发展
 
  《千人》:虽然护理机器人仍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功能仍有待完善,但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大势所趋,十年之内即可走入千家万户。对此,您如何看待?此外,护理机器人未来将如何发展?有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郭士杰:养老科技产业是一个还处在萌芽阶段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壮大,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10至15年左右。养老护理机器人技术复杂,特别是在如何保证老人的安全与舒适,如何与老人进行交互并理解老人的意图等方面,现在我们的技术还不成熟。但我坚信,机器人像保姆一样走进家庭的时代,就像智能手机走进我们的生活一样,肯定会到来。
  现在的护理机器人研发是以追求单一功能为主,今后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及机器人硬件技术(包括减速机构在内的驱动元件、传感器等)的进步与成熟,护理机器人将向多功能化与智能化发展,逐步达到或接近人的水平,最终实现机器人保姆的实用化。
  《千人》:早在2012年,日本内阁通过的“日本再生战略”明确了作为生活成长战略的重点政策,要把利用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为养老产业服务。中国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则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未来应如何发展养老机器人产业?作为业内专家,您有何建议?
  郭士杰:我认为有五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脚踏实地地进行技术开发。重点研发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多元信息的环境感知认知、触觉感知手段和感知机理、基于触觉的人机协调控制、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意图理解,决策,学习进化,情感创生等),与人体阻抗特性相匹配的机构设计和工程实现技术、人工肌肉等。
  第二点,大胆进行应用尝试。国外企业都怕担风险,不愿进行应用实验。我们应该大胆些,没有应用实验就不可能实现实用化,没有来自于应用的数据积累,就不可能确认安全性和进行有效的安全设计。
  第三点,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目前关于护理机器人的安全问题,国际上有2013年出台的ISO13482服务机器人安全标准,是日美欧妥协的产物,内容空洞。在今后的国际服务机器人安全标准制定方面,我们应该争取主导地位。
  第四点,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养老服务机器人研发。
  第五点,积极开展新产品的应用示范。
  《千人》:您在养老护理机器人领域坚守多年,您心中理想的养老机器人是怎样的?对于该领域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您心中有何规划蓝图?
  郭士杰:养老护理的最高境界是延长健康寿命,维持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我们活到90岁,其中健康时间只有65年,剩下的25年都是卧床度过的,这无疑是不理想的。如果89.9岁都是健康的,剩下的那一个月或几天在床上度过,那将是比较理想的。延长健康寿命,也就是开发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智能设备,辅助老人维持健康、自理生活。当然,在延长健康寿命方面,科技以外的手段还包括指导老人的日常生活,教给他们维持健康的方法。
  生活不能自理后的生活服务器械,比较理想的形态就是机器人保姆,为老人的生活起居提供必要的服务,通过与老人聊天等提供精神慰藉服务。这里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机器人保姆的形态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什么样的机器人造型老人最容易接受,在感情上没有抵触。是年轻女子造型好,还是男子造型好,是动物造型好,还是朴素的机械造型好?这需要从文化、伦理、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另外,机器人的操控,动作设计也需要考虑老人的行为模式。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