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培训 > 动态
“朝阳产业”为何遭年轻人冷落?多环节发力缓解养老护理行业困境
作者:   来源: 环球网  2020-06-22


  我国有近2.5亿老年人,养老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但是记者在多家养老院采访时发现,这一朝阳产业对于年轻人却缺乏吸引力。目前在养老机构里从事护理工作的大多数是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从业人员老化、后备人才不足已经制约了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

 

  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力量不足

  在北京的这家养老机构里有200多名老人入住,近一半是失能老人。护理人员有70多名,平均年龄43岁,她们不仅要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还需要帮老人做康复等护理服务,一些年龄大的护理员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北京市某养老院护理员薛贵萍:体力上是有点吃力吧,因为我年龄大了,所以说也有点吃力。干别的行业可能人家招的都是年轻人,我觉得我自己有爱心和责任心,我就来干。

  据民政部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年龄多数都在40岁到50岁之间,年轻后备力量不足已经影响养老行业的发展。为了养老队伍的年轻化,近年来一些养老机构加大年轻护理员的招聘力度。

  四川成都某养老院院长唐浩:第一,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第二,他们对老人的关爱度更加的自然,他们可以形成一种祖孙概念;第三,他们对于我们未来储备人才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45岁的衡志云是一名有着5年多工作经验的养老护理员,她还负责带徒弟,在她带过的新入职的年轻人中,最终能留下来工作人的很少。

  北京市某养老院护理员衡志云:因为小年轻他怕脏,一句话,比方说老人要是大便,你正在吃饭,马上弄了赶紧过去,要是像20多岁小年轻根本干不了,因为上我们这来招过,来了干一天、两天他们就走了,我认为这行年轻人干不了。

  在衡志云带过的年轻徒弟里,何苗苗是极少数愿意留下来做护理员工作的。她今年35岁,是养老院里最年轻的护理员,作为独生女,从小连家务都很少干,现在要整天照顾失能老人,一开始感到很不适应。

  北京市某养老院护理员何苗苗:有的老人他发脾气嘛!像我们这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这个委屈,接受不了。还有时候因为老人的误解我们都掉眼泪,我刚开始我也觉得我吃不了这个苦,我来了好几天,感觉我都想打退堂鼓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养老企业对年轻专业人才有着迫切需求,但是由于养老护理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低等原因,难以吸引年轻人从事养老行业。在何苗苗的同龄人中,就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北京市某养老院护理员于苗苗:我朋友也挺多,没人选择这个行业。她们就看着咱们干的这个活吧!她们都接受不了,好像就是一份挺丢人的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某养老院院长唐浩:我们的护理员的确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偏大,应该都是以4050岁为主的中年人,那就形成了一种什么?快接近老年的人在照顾老年人。

  北京市某养老院院长刁凤菊:找了几批大学生,但是留下来的还是不是特别多。目前来说没有办法,只能慢慢过渡,我们机构也是,护理员有一些压力,一个是薪酬比较低;第二工作强度比较大;第三,社会认可度比较低一些。

 

  “朝阳产业”为何遭年轻人冷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养老企业都对年轻的从业人员求贤若渴,大中专院校养老专业毕业生更是抢手,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看起来很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呢?

  因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全国已经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是每年的招生总数只有不到一万人,有的院校的招生人数甚至不超过10个人,跟用人单位旺盛的需求相比,养老服务专业的招生为何却有点冷呢?

  山东商业职业计划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张帅帅:比如说身边的人不理解,你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怎么去干这个工作了?面对老人暴躁的情绪,天天要像哄小孩儿一样(哄他们)。面对老人去世心中五味杂陈的感觉,有时候想想,进入养老行业挺简单的,当时想要留在这个行业确实还是需要一定的毅力。

  北京社会管理与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赵建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帮助老人大便,那是我第一天上班,我就吐了,然后我自己内心想,这个工作比我想象的还要难,我当时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我说一定要坚持。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养老服务与管理这个专业有点叫好不叫座,听起来人口老龄化对人才的需求很热,但是一想到他的工作岗位是那种场景,他可能认知度就不高,对他的吸引力就不强,所以招生、报名的踊跃度就不够,出现了一头冷一头热这种现象。

 

  高就业率与高离职率并存的尴尬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全国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大约200万,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证书的护理人员只有不到20万,存在至少较大的用工缺口。因此,有养老服务职业教育经历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会被用人单位预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去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53亿,按照这种规模的话,老年服务与管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总量,其实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毕业前相当一部分同学就被订购了,最终他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

  民政部培训中心一项对全国132家养老企业的调查显示,目前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中,从业时间在两年以下的占到近六成。据一些职业院校对养老服务专业历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毕业一到两年内,七成到八成的学生会辞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普遍存在的待遇低、社会认同度不高之外,很多院校毕业的学生对养老行业缺乏了解导致心理落差也是离职率偏高的原因。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严维:对这个专业也不是很了解,就是读了一学期之后,听老师说这个专业还可以。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刘洋:开始可能觉得肯定还不了解这个(行业),就有点不敢去接触这个,就害怕老人不好沟通什么这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孙彦云:因为之前接触的老人可能只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这里的话一接触200多(人)、300多(人)。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刚来没多久,应该说有一位奶奶,我明明这件事情和她说好了,她同意了,结果我办完这件事情之后她非说她当时没同意,我真的是,我当时真的站那我就哭了。

  北京某养老院院长刁凤菊:我觉得一个是学这个专业认知的问题,他想象的是那样的一个穿着白大褂,推着老人很虚幻的岗位,其实还要更多的实实在在的24小时要跟老人陪伴在一起,什么样的工作都让他去做,就是理想和现实可能不太一样,有一定的差距。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侯秀芬:一个是学生的工资待遇偏低,基本上签了就业合同以后,工资超过4000(元每月)的企业和机构也不是很多;那么第二个,学生对于这样一个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以及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心理上的不适,这些都可能形成学生比较高的流失率。

 

  应多环节发力,缓解养老人才结构性问题

  养老行业作为朝阳行业亟需大量的后备人才,而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如何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呢,专家介绍,除了需要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增加他们的社会认同度,还应该从教育、用人等多个环节改革,增强岗位的吸引力。

  养老领域应开发更多专业岗位

  四川成都某养老院院长唐浩::你们将来可以通过技术、通过培训做监护组长,可以做护理长,最后你们做到院长,甚至可以做到管理层。

  这是四川一家养老院为新入职的年轻人进行政策宣讲,近年来一些养老机构通过开发照护师、老年评估师等专业型新职位,打通内部晋升渠道来吸引年轻人加入。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蒙西:我觉得这个前途很好,就先做下去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杨亚宁:中国的老龄化很严重,现在很多人会选择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就是我们的责任会更大,需要的人也会更多,就选择这一行。

  专家建议,目前,养老护理员岗位数量在养老企业占比很高,需要在养老护理员基础上,开发老年社工、老年康复、老年照护管理、老年评估、老年辅助技术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加强培训和认证,提高养老服务品质和就业岗位的吸引力。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目前养老服务领域,能够对大中专毕业生有更亲吸引力,光是有一个养老护理员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从产业的角度、学历教育的角度,再从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多角度提升,做一个整体化的应对,我觉得健康养老服务这个领域的人才流失率可能会慢慢逐步得到解决。

  另外在养老人才的培养环节,目前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职业类型教育特色不突出,学习方式以在校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训室模拟练习为主,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进入养老服务场所进行真实地实践,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从而提升职业忠诚度。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他更多的学习场景,不应该是在学校占用大量的时间,他应该在养老服务一线来进行大量的学习,让学生进驻养老机构,来接触真实的老年人。他先是从容易的开始,了解养老机构的岗位特征、了解老年人特征,让他慢慢的接纳这个行业,这样吸引力会比较强,流失率就会偏低。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