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晚年”呼唤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尽管国家早就提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但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看来并不那么畅通。老年大学等教育培训机构“一座难求”、发展不均衡、体制不顺等,导致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单位携手给力,更需要立法保障,统一规划。
 
挖潜力,方便更多老人在社区“就近入学”
在中部城市武汉市,老年人口已达13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6%,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增长,预计5年后会达到20%左右。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表示:“老年教育是老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必须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研究。”
武汉市江岸区老年大学校长李英皋告诉半月谈记者,江岸区老年人口13万人,而一所区老年大学容纳7%左右人数已经达到极限。满足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仅靠办几所老年大学肯定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提高街道和社区的老年教育能力。
2013年8月,武汉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社区建设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社区老年教育阵地建设。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14个区属老年大学和22个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为骨干,158所街、乡、镇老年学校和1342所社区、村队老年学校为基础,形成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老年教育格局。
武汉地区老年大学协会副秘书长徐洪祥认为,这样的格局是符合实际需要的老年教育格局。他说,街道社区一般都有一定的场地,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现在这些场地大多是老年活动的场所,如果用好、用活这些场地,可以实现老年教育的逐步普及,在中心城区实现老年教育的全覆盖。
天津市老年大学近年来尝试推广“章鱼式”办学模式,即通过对老年学员的培养,有组织地发动学有所成的学员个人或集体组成社团,在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教学、辅导等活动,从而使老年大学办学如同“章鱼的触角”延伸到各社区。
天津市老年大学副校长任宝洋表示,这种“章鱼式”办学模式已经进入天津全市61个社区,近2万名老人受益。按照天津市老年大学的规划,在未来一两年内,社区教学点受益老人的数量将达到在校学员数量的两倍。
“在当前情况下,除了社区教育资源,还可充分挖掘现有普通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各类学校和文化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单位潜在的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班、委托办班、设立分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多样化教育。”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马敏认为,进行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是当前拓展办学规模的可行办法。
山西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温忠贵认为,要解决老年人接受教育的实际困难,需要综合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大力推广远程教育,让老年人能够在离家近的社区老年教学点学习,甚至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在家学习。
 
促公益,给老年人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
李英皋告诉记者,武汉市江岸区将老年教育纳入成人教育范畴,明确归口教育局管,老年教育资源与其他社会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学场地等都可以共用。“江岸区老年大学原来只有十几间教室,归口教育局后,教育局一看严重不够,当即想办法腾出办公场所给老年大学,使教室达到21个。每腾出一间教室,就可以多开24个班,教学能力大大增强。”李英皋说。
领导重视了,资金方面也有了保障。李英皋透露,过去老年大学都是靠几个老干部到处做工作“化缘”,来维护老年大学的运转,现在每年财政保障有20万元的经费,还可以申请一些专项经费。去年申请了30万元,将校舍全部整修了一遍,今年财政又给了40万元用于更换课桌椅。
“老年教育是纯公益性的,不可能靠收学费来维持。”李英皋介绍,目前老年大学的学费一般每人一个学期70元,他们目前聘请了90多名教师,这些老师拿到的授课报酬也是相当低的。
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董事长吴建荣说,他们在每个班级设立“班干部制度”,通过自我报名和教师推荐等方式将一些热心公益的老人组织成“长者俱乐部”,深入社区发挥作用。比如,英语高级班毕业的老人们,就为文化中心所在的张爱玲故居提供英文讲解志愿者服务。
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场地的不断扩大,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老年教育的公益性。温忠贵说,目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办学经费不足,近年来省财政给学校的拨款虽然有一定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精神养老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企业可以积极开发精神养老产品。专门针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部分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而部分也可以由市场提供。”黑龙江老年大学教务长李积增表示,通过企业搭建老年教育基金是可行之法,可以成为老年教育资金筹措的有效方式。哈尔滨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白锐建议,鼓励建设具备老年教育能力的福利院,通过社会养老机构开办老年教育。
“当下老年大学面临的困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可以探索由政府主导、让企业参与进来的市场运营模式。”浙江温州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陈春勉说,现在的老年大学基本都是挂靠在某个单位,或者是由地方政府直接引导,能覆盖的人员有限。如果让企业参与进来,就可以大大缓解市场压力。
 
找“娘家”,老年教育管理体制需理顺
1983年,我国创立第一所老年大学,目前全国约有4.4万多所老年大学,在校学员约500万人次,电视和网络老年大学学员约220多万人次。
老年大学的办学体制五花八门,发展也极不均衡。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6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但是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老年大学定性不明、定位不准、职责不清,已经成为老年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马敏认为,老年教育发展初期是为了配合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安置退下岗位的离休干部而创办老年大学,主要由老干局主管。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老年大学的服务对象已扩展到各个阶层,老年大学的办学主体也日益多样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从全国来看,老年大学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徐洪祥说,有的属于老龄办或老干部局管,有的属于教育部门管,有的属于文化部门管,有的则属于民政部门管,有的是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自己主办。由于管理机构不同,各自履行的职责也不同,使老年教育体制一直不顺。
“为老年教育找到一个合适的‘娘家’是非常有必要的。”徐洪祥认为,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理应纳入教育部门管理体系。从武汉市江岸区等区老年大学的情况看,纳入教育部门管理体系,有助于调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为老年教育服务,对老年教育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立法规,保障老年教育终身学习制度化
“作为完成终身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年教育不仅在养老事业中占据重要一环,更是人生阶段完成最后冲刺的重要方式。”李积增表示,当前许多老人将老年大学当成思想寄托,离不开、放不下,而规范老年教育,为终身学习立法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针对老年人教育,有教育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在终身学习的立法方面亟待完善。李积增呼吁,应尽早明确老年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使其在体制运行上顺畅起来,现在各省各地都自己干,根据各级官员重视与否来投入,而不是按照实际情况,因此立法很有必要。立法具体内容应包括规划布局、办学模式、经费投入、教师队伍、专业设置、资源配置等。
马敏呼吁,政府可以在学校用地、选址、税收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给老年大学和社区培训机构等预留空间。马敏认为,健全老年教育工作机制,一要建立老年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二要建立老年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三要建立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制。
此外,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应不断调整改进。山西老年大学副校长谭建平说,以前学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现在上过大学的,甚至当过大学教授的大有人在,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建议,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参照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制度,通过顶层设计对资金、人才、资源乃至对新建社区的老年大学配比作出规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老年教育普惠制,让终身学习逐渐步入制度化轨道,塑造老人“闪光的晚年”。
 
(来源:半月谈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