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年大学缘何“一座难求”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从天津市老龄委获悉,目前天津市已建成老年大学43所、老年学校180所,社区(村)老年学校885所,学员加起来有近10万人。
 
  超八成在校老人认为生活“离不开”学校
  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超过80%的在校老人认为,上大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难适应离开学校的生活。
市老年人大学曾对在校学员为何选择上老年大学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6.09%的老年人是为了丰富个人退休生活,69.44%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63.37%是为了增进健康。
 
  李大爷的求学路
  家住南开区的李福丰大爷退休在家后,总觉得生活太单调了。两年前偶遇一位以前的同事,看着对方都退休五年了,不仅没见老,而且精气神特别足。李大爷好奇追问对方是如何保养的,原来,这位同事退休后一直在老年大学“深造”,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还结识了很多老伙伴。李大爷也动了上老年大学的心思,可是没想到,求学之路竟然如此困难。
  2011年年底,李福丰大爷得知市老年人大学正在招生,喜滋滋地赶去了,可是到了现场才发现,报名的人竟然那么多。好不容易排到了,但热门课程早就没名额了,还有空余名额的课程比较冷门,与他的兴趣相去甚远。李大爷心想,没兴趣的课程学着也没啥意思,不行再等明年吧。
李大爷吸取了上次没报上名的教训,转年市老年人大学招生时,他一大早就赶到了报名现场,没想到,他喜爱的绘画课和书法课还是没报上。他想不通,名额怎么这么快就没有了?
 
  报名的比招生多几倍
  有李大爷这样求学经历的老人并非个例。在市和各区县老年大学,每年都会出现“供不应求”、报名人数比招生人数多一倍甚至多几倍的情况。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提高,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老年大学入学没有门槛,只要超过50岁就可报名,年龄没有上限。能否入学全凭报名先后,因而每到招生时,排队报名场面令人感叹。据了解,天津市老年人大学1985年成立,从没有固定校舍,到现在拥有1.5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已经成为老年人向往的学习乐园。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求学愿望,2012年,市老年人大学进行了改扩建工程,如今,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学员已经发展到近23000人。即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学需求。
 
  老人不走新人难进
  采访中,一些老年大学的在学学员告诉记者,只要身体允许,他们会一直学下去。
  “只进不出”是老年大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没有强制的学制,没有强制的教学任务,学员们很少会中途放弃学习。
  天津市老年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市老年人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学忠告诉记者,老学员除非身体状况欠佳或有特别的困难,他们就一直坚持学下去,老学员不走,新学员自然进不来。在市老年人大学,年龄最大的学员已经95岁,学龄在20年以上的有数百人,成了老年大学“寿星级”学员。
史学忠说,老人们选择上学更多还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学校里他们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结交到新的朋友。而且对老人们来说,学费也不贵,一门课程最低的学费是一年260元,最贵的800多元,这对于生活有保障的老人来说并不是负担。
 
  为“抢”名额坐等一夜
  为了防止老学员常年占着一个学科不走,每年市老年人大学都会对每个学科老学员学习人数进行调整,即将20%的名额留给新学员,如果空额不足,老学员通过抽签决定谁能留下。对于一些没有文化要求的基础课程,要将50%的名额留给新学员。
但即使如此,对于热门课程,社会学员还是抢不到名额。为什么?因为老学员在校学习,提前知道招生信息,有的老学员为了能得到新学期热门课程的名额,干脆在招生报名的前一天不回家,在学校坐等到天亮,如此一来,报名顺序自然排在前面。老年人大学每年的招生都是在冬季,这些老人为了等个名额,一整夜排队不休息,学校管理人员也很心疼。
 
  办学现状
  各老年大学均呈饱和状态
  为了缓解老年人入学难的问题,市老年人大学采取新增课程、进行作息时间拓展等措施,不仅增加了每天的课时,而且将主要在周一至周五授课,六、日安排课程少的原有模式,改为一周七天同样安排课时,从而使更多学员可以入校学习。今年,学校共设665个教学班,开设课程230余门。
  针对入学难问题,区县级的老年大学也采取了种种举措,但同市老年人大学一样,依然很难满足需求。南开区老年大学校长徐从军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已经有学员3000余人,为了将学校的资源辐射更广的范围,学校设置了三个校区,在课程的安排上,每学期每门课程会开设初、中、高三级课程,中级、高级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老学员,初级针对的是没学过该门课程的学员,既包括原先在校学习其他课程的老学员,也包括社会学员,老学员由于获知信息早,在报名时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对于一些热门课程来说,社会学员也有报不上名的情况。河北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周文玲告诉记者,一些热门课程,例如钢琴班、电子琴班,老学员获知招生信息后早早地就会前来登记,占据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往往等到社会学员报名时,有的课程名额已经满了,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会劝导社会学员先报一些较冷门的课程,等到来年再报心仪专业。
  目前,一些区县级老年大学学员人数也已饱和。河北区老年大学现在开设120个班,有学员2600人,有的班学员人数达到60余人。在和平区老年大学,学员已经达到3500余人,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教室里面座无虚席。
解决饱和状态,离不开扩大学校规模,而校舍问题需要有关方面的支持。目前,有的区县级老年大学校舍只有100平方米,只能招收百余名学员,扩大规模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缓解之道
  “章鱼式”发展模式 让老人学在社区 学员当老师缓解上学难
  市老年人大学和部分区县老年大学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不可能为了扩大招生无限制扩大。如何满足更多的老人上大学的愿望?市老年人大学在开通网络教学的同时,采取了“章鱼式”办学模式,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社区,送到老人身边。
  所谓“章鱼式”发展,就是一种运用优势资源、辐射办学的模式。这种办学理念,重视学有所成学员的孵化,发挥学员在社区的积极作用,形成星罗棋布的办学点,从而使老年教育受益人群大大扩容。
  市老年人大学发动学有所成的学员,在社区建立了老年人大学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和辅导社区的中老年人,开展各类学习、健身、娱乐活动,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社会课堂得以实践和传播,从而使老年人大学优势资源辐射到社区。
  “脚尖踮起来,看我,双臂伸直……”每天傍晚的河东公园,总会看见一位脸上始终保持微笑的阿姨耐心地教着百余名老年人练习健身舞。这位阿姨叫王永霞,今年60岁,是市老年人大学的一名在校学员。白天上学,晚上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王阿姨把学习的乐趣分享给了周围的老人们。
  家住南开区淦江东里的马永琴大娘是老年大学的编外学员。从前年开始,她在市老年人大学健身部学员李彦婷和娄荫俊组建的水上太极队中学习太极拳,马大娘说:“市老年人大学学员让我们这些没能入学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生活丰富了,也更开心了,受益匪浅。”
  “目前,学校里已经有近三成学员成为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骨干和带头人,学校的教学辐射功能不断扩大。”史学忠告诉记者,现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已有40余个,分布在全市多个社区,今后,还会增加这样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促使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让那些没有进入老年人大学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教育带来的乐趣。
 
    (来源:天津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