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未来办学将如何进行?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8月23日,是义乌老年大学报名的最后一天,但前来报名的老人仍络绎不绝。令人惊讶的是,报名第一天的早上四五点,就有不少老人来学校排队等候。老年大学的报名,为何如此火爆?老年培训的名额,将如何增加?未来,老年大学的办学会怎样进行?
 
  11年的“熟面孔”:上学为了寄托
  在义乌市老年大学,有很多“熟面孔”,有的甚至从1987年老年大学一开班就来参加,一直学到现在还未毕业。而在校十几年的,数量也不少。
  76岁的龚瑞芳,在老年大学已11年。她的精神特别足,不仅听得清楚,头脑更好使。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她随口就能说出来。“我脑袋里啊,能记下100多个号码呢!”龚瑞芳笑着说。
  2001年,教书的老伴去世,给龚瑞芳带来不小的打击。“只有忙起来,才不会去想。”龚瑞芳说,在自家周围扫地,成了她当时每天的“必修课”。
  后来,在表妹的建议下,2002年,龚瑞芳到了老年大学学习。这年,她报了三门课:健身操、婺剧、按摩。一年后,龚瑞芳成了婺剧班的班长,还经常带着学员到镇(街)、社区慰问表演。
  “当时,表妹告诉我,在老年大学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还可以交到很多朋友。的确如此。”龚瑞芳说,她很喜欢大家在一起开心交流的感觉,老年大学已是她的第二个家了。
 
  爱动的“三年生”:活到老、学到老
  在老年大学报名现场,人头攒动,一位“年轻”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她叫宋爱仙。看到她,你一定不会相信:眼前的这位身材玲珑、笑容可掬的学员,已经60岁了。问起她保持年轻健康的养生秘诀,她笑着说:多迈腿,喜交友。
  宋爱仙到老年大学学习已有3年。8月23日下午,她又来报名参加下半年的课程。健身操、交谊舞……她选的都是“动”项目。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宋爱仙信。当然,她还信:多迈腿,身体好。“越跳,身体就越年轻。”在老年大学学习期间,只要身体吃得消,她就雷打不动地来参加健身操等课程。除了强身健体,参加诸多公益性演出,也让她感受到了成就感。
  宋爱仙说,退休后,因为总是在家待着觉得无聊,身体也变得不好。于是,就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没想到这学一上就是3年。“活到老、学到老。”她说,只要身体还能动,就还想来上学。
 
  老年大学为何如此火爆?
  这几年,义乌市老年大学的报名年年火爆。尽管每年的招生人数在1600人左右,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义乌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胡建杭说,不仅义乌存在供不应求,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这种状况。
  老年大学的报名火爆,有不少普遍性的原因,可总结为两个“多”。
  老人多了。采访中,胡建杭提供了一组数据:在义乌,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2万,占总人口的16%。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不断增加,他们希望通过老年大学结交更多的朋友,排遣孤独。
  需求多了。在物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老年人有了对精神文化的更多追求,希望多学点新知识。
  另一方面,还有报名主体增加的原因。胡建杭介绍,老年大学隶属于义乌市委老干部局,原来的功能定位,主要是面向离退休老干部,让他们退休之后,有一个可以提供终生教育的场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报名的学员主体,也由退休干部扩大到了普通的退休人员。
  “还有,就是老年大学师资好、收费便宜。”前来报名的于姓老人说,在这里学习普通专业,一年只需交160元。
  学校设置了二胡、弦乐、铜管乐等音乐课程,书法、山水画等书画课程,健美操、交谊舞、太极拳等体育类课程……“除了丰富的课程,请的老师也很专业、耐心。”
 
  大学学习的名额如何增加?
  老年大学的名额缺口到底有多大,相关部门还未对其作出统计。但面对需求,如何增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名额,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
  以前,老学员不愿意退出去,而学校的场地、办学规模也未大幅增加,因此,每学期学校可消化的新生名额并不多。新学员进不来,成了办学的一大难题。
  2011年下半年,义乌市老年大学推出了结业制。施校长说,为了让更多新生有机会来学习,他们将结业时间定在2~3年。另外,老年大学还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报两门课。在此规定前,每个学员报的专业门数都没有限制,有的学员甚至报了五六门。
  “通过结业制和门数的限制,我们现在一年可吸收新生约200人。”胡建杭说,即便如此,供需的缺口还是很大。
 
  未来的办学将怎样进行?
  报名学员与日俱增,而场地和管理人员的不足成为难题。市场很大、资源太少,接下来,老年大学的办学,有何新动向?
  胡建杭透露,目前,义乌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老年人争取更多活动学习的空间。新的老年大学,正在酝酿筹建。
  不过,这个学校,也只能起到中心学校的作用。在胡建杭看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老年教育体系,才是解决之道。街道、社区、工委等,都应集合他们的力量形成一个合力,共同构建一个老年教育网络,这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难以轻松的话题
  养老,这是人人终将面临的问题。明天,谁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几年,兴起了一个词,叫“文化养老”。它指的是在满足老年人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强调追求精神生活的满意度。
  在采访中,看到老人们学习时满足和安详的表情,莫不让人感到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文化养老、乐而有为。我们期待,在政府、机构、社区多层次服务链的共同保障下,进一步唱响夕阳红。
 
    (来源:浙中新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