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孝道文化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孝道已成为民族伦理的重要部分,不断延续着、弘扬着,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孝道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基础影响着观念的变化,孝道文化在潜移默化地淡化着。在某年大约不足两个月,陕西和广东两名青少年分别因母亲要求严格而把母亲杀死,这些消息让为人之父母者的心凉了一大截。殴打甚至杀死父母的事件不能不与孝道文化的缺失有关。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染上了好逸恶劳或不思进取、不守家规的恶习,侵害家庭成员的利益,危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他们的抚养人、权益的保护人,有责任去教育转化他们,不但使他们成人,还要使他们成材。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一个新的生命呱呱落地,在父母的精心护育下,学说话,学走路,冬怕受凉,夏怕着热。再往后,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含辛茹苦,成就孩子们的学业。再往后,为其成家立业,为其能否立足社会而操劳。更有些长者在弥留之际仍牵挂着晚辈的事情。

  按照人类繁衍的规律,反哺是一辈子的事,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与生命相连的。从古时传承下来的孝道大致有二。一是养体。就是以尊敬的态度、和悦的面容、合乎礼仪的言行来奉养父母,使其在衣食住行上无忧无虑。二是养志。就是说让父母生活快乐、安心自得。具体来说就是子女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让父母安心;不做坏事让父母放心;子承父业让父母顺心;建功立业让父母开心。晚辈所有的言行都应以对长者的尊敬而作为生活的尺度。儒家孝道伦理的经典著作《孝经》,被历代百姓争相传习,备加尊崇,后来还影响到日本、朝鲜等邻国。由于这种传统孝道的延习、发展便有了传统的孝道文化,这种文化为我国现行道德规范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说到这里,使我不禁想到心灰意冷的一幕。去年央视专题报道:东北一老汉含辛茹苦把四子一女养大成人,成家立业,自己到了晚年却无人赡养,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老人无奈,将子女全部告上法庭,官司虽赢了,但老人因精神受到伤害,不久便去世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足起来了。然而我们父辈的物质奉养是否也富足了呢?他们历尽艰辛,饱经沧桑,最该得到温暖的应是我们的长者。着实讲,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物质方面的赡养已不成问题,而精神赡养却成了人们一个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显露,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倾心于事业,亲情似乎已被淡化了许多。一个本该安度晚年、饱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却难以与晚辈吃上一顿饭,聊上一会儿家常,只有孤独度日,正象一份老年杂志所说,相当一部分老人患上了精神饥饿症。我们应该说,这是一代人的过失,这是一代老人的苦衷。记得前几年在春节文艺晚会上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一时红遍了中华大地,人人传唱,营造了一种浓浓亲情。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后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跪乳之恩,更何况人乎?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过去或因“左”倾思想的奚落,当今或因“金钱至上”的排挤,被迫“靠边站”。鉴于这种情况,提倡孝道文化,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是必须的,同样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倘若否定孝道文化,便等于背离历史。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也必然由此增加。

  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孝道的表现方式,孝道的原始含义虽然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弘扬孝道仍是一个时代的呼唤,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表现。在一切变革和文明的背后,人类繁衍育幼这一点不变,人皆老之这一点没有变,老之需抚这一点也不能变。所以,人类追源感恩的反哺天性是不该淡化的。孝敬老人作为现代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不仅不应淡化,反而随着社会变革和进步,还应用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形式去规范、去弘扬,使传统的孝道注入新的内涵而形成一种新的人类文明,使民族的孝道文化、伦理道德更加异彩纷呈,这是时代的呼唤!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