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情感需求怎样得到理解尊重 生活如何更有滋味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2016-11-07

  有的餐厅贴告示“先购餐”,防止老年“相亲团”蹭座;有的年轻人责怪老年人在公共空地上跳广场舞……“夕阳红”们的情感需求,怎样得到更多理解和尊重?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滋有味”?本期微议录,希望能为夕阳生活增添几抹亮色。
 
  不妨“坐一会儿再走”
 
  我刚到乡镇工作那会儿,有次春节前给生活困难老人送慰问金。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山路,才找到老人的家。把慰问金递到他手上后,正准备离去,老人很真诚地说了句:你们坐一会儿再走吧!
  当时觉得讶异,坐一会儿?有啥好坐的?直到后来进村入组多了才明白,原来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工作,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而孩子又在寄宿学校上学,因此真正留守的几乎都是老人。与物质上的贫穷相比,精神上的孤独往往更难忍受。在这种情况下,看到镇上来的干部,老人免不了想多说几句话。
  因此,要想体现对老人的关怀,光送物资和金钱还不够。每名干部都应具备“坐一会儿再走”的意识,掌握“说几句暖心话”的本领,守住“常过来看看”的温度,从而真正扛起“代表儿女看看您”的担当。
 
  合唱团激发夕阳能量
 
  去年暑假,我走访了一个特殊的社区合唱团。该合唱团由老年人自发组成,短短几年,登记注册逾千人,赢得“千人合唱团”美誉。团里的老人在一起唱歌跳舞,由陌生到相识,产生了深厚感情。
  有事彼此关照,有病互相探望,闲暇的日子里一起出游或互相串门,甚至还诞生了一段黄昏恋,社区合唱团的故事颇有启发:整合社会资源,激发老年人群体的能量,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需要群策群力。老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在一个个社会组织中相聚,彼此激励、相互支撑,从原来的与社会脱节到重新融入社会,不仅是一家之欢,更是整个社会之幸。
  如果说政府的养老政策是纵向管理,那么我们同样需要促进老年人在横向社会网络中自发寻找生活意义。唯有如此,方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亲手绘制”更显真情
 
  为了让年迈的父母学会使用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有的儿女手绘出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书”。事情虽小,却温馨感人。
  互联网拉近父母与子女的距离,呈现别样精彩世界。但父母年龄大,与信息时代多有脱节,想要成功“触网”,须先解决技术问题。一页页“定制说明书”,让人眼前一亮。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说明书为老年人打开一扇面向新生活的窗户。子女亲手绘制,更是一次与父母的亲密互动。
  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新的网络工具、更新认识世界的渠道,不仅能加强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互动,更对丰富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亲手绘制的说明书提醒我们,帮老年人跟上潮流,并不是非要买iPhone、装高速WiFi,更重要的是发现真需求,用真心、动真情。即使是一纸简单的说明书,也能让老年人喜笑颜开。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