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越长大越不知道什么是孝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父母对我们好,我们应该报答,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也不能不孝顺,因为这不是做生意。

  现实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平时对父母不闻不问,一旦涉及到分配遗产的问题,马上一个个对父母关怀备至,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少分了点财产。这是发自内心的孝顺吗?这样的孝顺,也就只值那几个钱了……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庄子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子女爱慕父母,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你内心不能解除的;你再怎么说我有超脱的智慧,我有不同的人生观,你还是会爱自己父母。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父母如果过得不快乐,做子女的一定会担心,这是天生的。

  2010年9月19日,新闻联播讲述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年幼的吴一凡从5岁就开始照顾瘫痪的妈妈,扛起料理家务的重担。陆绩6岁就知孝敬父母,小女孩吴一凡5岁起就开始照顾瘫痪母亲。而如今不孝的人好像都是受过教育、明白事理的人,似乎越小越不懂事的人,其孝心就越纯洁,因为他们不求回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