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惠:发挥寿险业独特优势 满足人民健康养老需求
作者:   来源: 金融界  2017-12-13

  寿险业提供的保障更加安全可靠,行业更加擅长投资和管理长期资金,基于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穿透经济周期、利率周期,为百姓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实现安全保值和合理回报,在百姓的健康养老保障中发挥基石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为新时代寿险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围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寿险业应当进一步提高站位,主动担当新时代发展使命,将新矛盾作为当前和未来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保险事业,充分发挥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保障,与社保体系实现完美互补,为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不忘初心,担当时代使命,聚焦健康养老事业发展 
 
  随着居民财富快速积累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保障需求成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当前,寿险公司要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我们要时刻牢记,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是寿险业的初心,聚焦健康养老事业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寿险业的新使命。寿险公司要遵循国务院和保监会相关政策指引,拓宽自身服务领域、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0号)》提出,要使商业健康保险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59号)》明确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相关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健康、养老保险的高度重视,指引商业保险的承保业务重点向医疗健康险和养老保险聚集发展,从顶层设计为寿险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寿险公司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拓展全方位参与养老健康领域的增量空间。面对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寿险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改革红利和政策性机遇,聚焦健康养老事业发展,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经济格局中进一步凸显行业价值。 
 
  二、回归本源,发挥行业优势,满足客户健康养老需求 
 
  寿险业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发展健康养老保险事业需要寿险公司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民有所呼,保险有所应”。同时,要深化对寿险行业属性认识,坚持“保险业姓保”,把行业优势和客户需求统一起来,发挥行业在风险管理和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上的核心优势,化解健康养老保障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数据表明,客户对健康养老需求十分迫切,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周期健康挑战刻不容缓。在养老领域,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老龄事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预计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17.8%;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28%左右。《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计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而届时人均预期寿命将提升到79岁。与此同时,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发展不均衡,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大约为40%,不仅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国际劳工组织55%警戒线水平。如何为退休后的生活积累一笔长期安全的养老储备,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成为关乎亿万家庭的切身问题。在健康领域,随着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进入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中国居民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造成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中国癌症发病率在18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21.8%,公众迫切希望通过健康管理提高生活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全周期生命生活质量。 
  寿险业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可满足客户健康养老保障需求。首先,寿险产品可以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寿险公司能够利用生命表、经验数据和科学的精算技术,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帮助客户有效管理健康风险和长寿风险,合理规划个人和家庭财务安排,满足百姓医疗、疾病、护理、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定期年金、终身年金等方面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其次,寿险业在健康养老产业整合上具有独特优势,寿险业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优质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健康大数据等领域已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打通,能够为百姓提供包括养老、护理、医疗、康复在内的一揽子健康养老保障服务计划。第三,寿险业提供的保障更加安全可靠,行业更加擅长投资和管理长期资金,基于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穿透经济周期、利率周期,为百姓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实现安全保值和合理回报,在百姓的健康养老保障中发挥基石的作用。另外,寿险业的健康养老产品设计、销售流程、资金运用、风险管理和偿付能力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立足保障,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升行业健康养老供给水平 
 
  寿险业过去行业供给的不充分,既包括“量”上的,即提供保障和补偿的不充分,也体现在“质”上,即服务意识和能力上的不充分。当前,行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聚焦健康养老领域,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专业优势,提高有效供给的能力和水平,深度融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以风险保障为核心,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坚持“保险业姓保”,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健康领域,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保险的机制、专业、技术和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大病保险业务,加强与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相衔接,强化医疗费用的专业管控,提高大病保险的覆盖人群、报销比例、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参与以基本医保经办为代表的各类社保经办,协助政府进行基金费用管控,降低政府运营成本,提升经办服务效率。进一步加强税优健康保险的推广,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切实提高老百姓(行情56.71 +1.43%,诊股)的健康保障水平。在养老领域,运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好行业在养老保障、终身保障、长期投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业务,成为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 
  二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养老保障方案。围绕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保障需求,进一步丰富商业健康养老保险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贯穿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长期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并针对特定人群、细分风险加强创新供给,织密织紧人民群众的健康养老保障网。如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无子女家庭、“空巢”家庭设计综合养老保障计划,与企业(职业)年金领取相衔接的终身年金领取产品,针对特需医疗、药品、器械和检查检验服务的健康保险产品等,通过多样化的产品供给满足个人和家庭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障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效整合健康养老产业链资源,投资兴办养老社区以及健康体检、康复管理、医疗护理等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提供包括健康咨询、疾病预防、慢病管理、预约挂号、就医安排、药品福利等丰富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居家护理、机构护理等养护服务资源,逐步构建形成健康养老生态体系,为客户提供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理和服务。 
  三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供更加普惠、专业和便捷的服务体验。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保险公司拓展保障和服务边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创造了新的契机。行业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利用新兴科技,特别是大数据、生命科学等技术成果,研究和分析人口结构、长寿风险和健康水平的新趋势,加强风险管控和个性化的产品定价,并推进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精准医疗等的发展。行业也可以依托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网络,实现与社保、医院、药店、养老院等机构的互联互通,简化和优化参保群众医药费用审核、报销、结算、支付等流程,提供即时结算服务。行业还可以借助新技术探索推进远程医疗和健康服务平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创新和丰富健康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普惠、专业和便捷的服务体验。 
  要更好发挥寿险业健康养老保障功能,除了需要行业自身转型升级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层面支持商业健康养老保险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是行业层面的细化落实和具体牵引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快步伐。一是对行业发展健康养老业务给予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行业在服务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二是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对于健康养老准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要有准入门槛和要求,避免恶性竞争;三是优化市场主体评价体系,不能沿袭过去仅以保费收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尽快建立以保障水平和参保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牵引行业健康养老业务发展覆盖更广、保障更高、服务更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